南京市栖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 财政收入一路攀升。2005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6.13亿元,同比增长32.2%,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年财政支出8.06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2.21%。 八、科学技术 2005年,栖霞区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区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7家。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5个。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个,市级24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区完成专利申请319件。其中,发明专利195件,实用新型专利91件,外观设计专利33件。 九、教育 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59所,幼儿园50所,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95万人;在园幼儿0.62万人。新增“省示范”和“市优质”幼儿园各1所,市标准幼儿园3所,省实验小学3所,市实验小学4所,市示范小学2所,省示范初中1所,三星级学校1所。5所中小学分获“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认定。在2005年度高考中,全区本科录取146人,比去年净增53人,同比提升7.05%。燕子矶中学在经历了2004年高考低谷之后,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在2005年喜获佳绩,高考本科达线17人,高考推进率居全市第三。2005年,全区中考报名4515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省重点中学投档控制线的共1586人,占全区考生总数的35.13%,比去年上升了3.44个百分点。 十、文化 栖霞区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2005年栖霞区群众文化活动依托社区进一步展开,开展了“社区之春”百场文艺、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隆重举办了第六届“金秋栖霞”艺术节。艺术节为期三个月,观摩人数达数十万人。积极组织少儿文艺节目参加市汇演,区文化馆的古筝合奏《草原歌声》获“2005年南京市第六届少儿文艺团队大赛优秀演出奖”,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舞蹈《茉莉花》获“南京市优秀演出奖”。方政诗集《人生况味》获第七届文学艺术奖铜奖,大型群舞《龙凤呈祥》获“第五届钟山文学艺术奖”提名奖。美术创作活动日益繁荣,栖霞区第一本综合性大型摄影艺术画册——《壮美栖霞》出版。文物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完成了“萧秀墓”神道石刻加顶保护试点工程,对位于甘家巷小学里的“萧憺墓”神道碑亭进行了维修,使之面貌一新。继续加快全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2005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终端达到1.19万户。 十一、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141个(含驻区医疗卫生机构)其中,门诊部31个、诊所110个,实有床位1363张,卫技人员1482人,其中医生647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56张、卫技人员3.71人、医生1.62人。全区有村卫生室28个,乡村医生32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0.59人。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全区二级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监督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日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再创佳绩,2005年全区合作医疗参加人数为9.21万人,参加率达95.41%,行政村覆盖率为100%,达到近10年来栖霞区合作医疗参加人数的最高水平。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大众体育理念深入人心,为十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2005年,成立了“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极大地推动全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区级运动会赛事频繁,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二届机关干部健身运动会、第三届社区运动会、中小学生“冬锻三项”比赛等,有2000余人次及百户家庭参加了比赛。在参加的省、市竞技比赛中,共获奖牌54枚。其中:获得金牌4枚。群体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次以上,参加人数超过1万人次。全年新建了6个全民健身点。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全区以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为重点,推动了社区内各类环境污染和扰民问题的治理。幕府山庄成为栖霞区第一家“省级绿色社区”,尧化街道的尧林仙居社区和燕子矶街道的燕华花园社区成为“市级绿色人居环境社区”。靖安街道联盟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全区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9.76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增幅比去年下降了2.8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20.3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0.30万人;女性19.38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687人,出生率为6.82‰,增幅比去年下降了0.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2020人,死亡率为5.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增幅比去年下降0.55个千分点。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45.9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更趋合理。2005年,栖霞区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25220元。据农村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80元,比上年增长1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13.91元,比上年增加872.28元,增长22.13%。其中,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37%。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9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96.76元。其中,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69%。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005年底,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1.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31平方米。从住房类型来看,居住楼房的农民家庭越来越多,人均楼房面积已由2004年的21.49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34.26平方米。农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继续改善,全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达208度,同比增长8.9%;农民住宅外道路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户数占100%;使用液化气户数的比重由上年的86%增加到9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8.1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5年末,全区新增社会保险扩面人数为11292人,增收养老金1095万元。征收农村养老保险金639.59万元,当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9773人,累计发放失业金1736.22万元。417名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其中102人按月领取生活保障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