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3)

2010-02-04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产值和效益均有较大提高。2003年,大连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累计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高新技术项目100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65亿元,技工贸总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2%。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首次突破2亿元,比去年增加一倍。累计认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13家,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设立备案15家,技术研究开发实力明显提升。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有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博士后工作站、天源基化学有限公司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正旦海洋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海洋生物制品研制基地、大山重工有限公司的结晶器等十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有3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试投产。另有环宇移动CMT复合移动通信系统一期工程、高新生物的基因乙肝疫苗生产基地等10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有6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试投产。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未来科技孵化园于200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对促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投资1000万元、近7000平方米的大连北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于200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了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而且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稳步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开通电子政务网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完善的全过程服务。开发区电子信息网的开通,进一步推进了政府信息化工作,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网上政务、企业园地等多个栏目的服务,拓展了为开发区企业服务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供了网络平台。为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与东北财经大学合作,运用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分析技术,建立了《开发区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与监控模型》,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使用这一国际先进的“景气分析”系统,为科学高效监管区域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八、国内贸易、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国内贸易。历经“非典”严峻考验之后,逐步恢复稳步上升态势,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亿元,同比增长23%。呈现如下特征:

1、区内商业布局日趋合理。以安盛购物广场、大商新玛特、金玛商城、收获电子广场为代表的一批商业旗舰店的建成开业,标志着大连开发区“市级商业中心”初现雏形。新增的商业设施提升了购物环境,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使大连开发区的商业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次商业中心构建。建成首联购物广场、金源商城、杏林市场等社区便民利民工程,新增商业网点面积10余万平方米,次商业中心的构建步入正轨。

3、连锁商业快速发展。2003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推动下,大连开发区连锁商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除了原有的新玛特、金玛超市,今年又新增加了好又多和首联两大超市,仅大商新玛特超市全年就实现销售额1.2亿元。小型连锁便利店遍布全区各个社区,开发区商场在社区设有14家连锁店,昌临旺客隆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共24家,连锁商业已经成为开发区商业最具有活力的经营业态,对促进全区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流业。2003年,在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目标的推动下,大连开发区的物流业步入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截止到2003年底,大连开发区拥有物流概念类企业由去年的184家增加至197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23万平方米增加至255万平方米。港口吞吐总量达到2500万吨,其中北良港实现吞吐量949万吨,同比增长74.7%,大窑湾港货物吞吐量为282万吨,国际集装箱中转量为141万标箱。

2002年提出的创建“大孤山现代国际物流半岛”的设想在2003年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大孤山国际物流半岛已被大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窑湾港二、三期工程、黄海港南端砂坨子30万吨级原油进口码头、北良港2个50万吨级原油泊位、4个成品油中转泊位和1个植物油中转泊位、黄海港2个30万吨级矿石进口泊位等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全力构筑大口岸、大通关、大流通、大辐射的现代口岸及物流平台,为开发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口岸服务和支持。

大窑湾国际物流园和北良国际物流园进入建设阶段。这些物流园的建成投入使用,将使大连开发区成为东北亚食品、农副产品及日用品现代化仓储基地和粮油中转储运中心,成为国际性石油、集装箱物流转运基地。

旅游业。面对“非典”对旅游业的冲击,大连开发区管委会紧急布署,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确保了大连开发区的一方净土。制定出台《商贸旅游服务业防控“非典”工作方案》,有效防控“非典”的输入和传播,并形成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经常化的长效机制,成为大连市旅游业防控“非典”的最佳管理区。按国际惯例组建新的五彩城商会,成功地组织承办了服装节、首届五彩城狂欢节等大型活动,增加了开发区的商机和人气,推动了五彩城的新繁荣。珍珠广场在全国率先启用五星级升降式旅游环保厕所 ,海滨浴场建成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四星级旅游厕所,引领全市开展一场“厕所革命”。以“童牛岭”及六个“旅游示范点”:崔岩豆画、爱丽丝贝壳、大青铜制品、富哥洋服、旭染织工厂、得胜交响乐团为代表的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完善,不仅提升了开发区的旅游氛围,而且保证了最大程度地化解“非典”的重创,拉动了开发区旅游业的新发展。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在开发区经济日趋活跃的基础上,大连开发区住宿和餐饮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酒店业年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6%,比全市平均出租率45%高出21个百分点。全区酒店业营业收入创近八年来最高纪录,银帆宾馆经营业绩在全市12家四星级饭店中位居第一。

大连开发区以五彩城为载体,成功地组织承办了服装节、首届狂欢节等大型活动,出现了盛况空前的“井喷式”旅游现象。以服装节为契机,运用现代化、高质量、系列化的《旅游画册》、《DVD光盘》、《旅游明信片》、《观光指南》等旅游宣传品,向海内外展示大连开发区的旅游形象,为大连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