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4)
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运输收入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拥有线路客车337台,道路客运量34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8亿人公里,道路货运量359万吨,货运周转量16亿吨公里;水路营运船舶36艘,客运量1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236万人公里,水路货运量2636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61.4亿吨公里。连接大连市区和金石滩的轻轨全线开通,为开发区提供了极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邮电通信。2003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邮政业务量0.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3亿元。全年发送国际国内函件310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2%。其中国际特快专递1.6万件。订销报纸累计488 万份,比上年同期增长60.9%。在电信业务中,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3万门,本地计次制电话用户11.9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量1306.8万次,年末电话用户11.9万户,同比增长20.2%,其中:住宅电话5.8万户,同比增长7.4%。 九、财政、金融 2003年,大连开发区改革国、地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和基建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收支状况继续保持良好状态,2003年,实现地方综合财政收入15.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区级综合财政支出28.5亿元,同比增长36.6%。全区完成国税、地税收入3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 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环境更加完善,现金净投放继续增加,全区金融运行呈现健康平稳的良好态势。200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49.9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其中:企业存款66.3亿元,比年初增加6.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5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外币存款2亿美元,比年初增加748万美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07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9.5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7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外币贷款余额2.3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352万美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7.1%。 十、农业 受“非典”影响,农业经济受阻。许多鲜活家产品出口、外运均遭受重创,加之大孤山南部近海养殖区的大面积征占,导致今年农业总产值及产量较原计划均略有下降。2003年,大连开发区完成农林牧渔现价产值13.8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9亿元,林业产值578万元,牧业产值6944万元,渔业产值8.82亿元,其他农业服务业产值3.16亿元。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2003年完成老果园改造3420亩,新发展果树3000亩,退耕还林4000亩。指导农村基层人员进一步做好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引进、推广、应用工作,开展科技之春活动,通过举办科技大集及科技队伍下乡活动,引进新品种68个、新技术23项,申报省农业科技示范园12个。组织“开发区大樱桃新品种引进成果品尝评定会”,评定出在我区试验中表现良好适宜推广的新品种13个。科学合理运用农发资金,扶持努业项目20个,全面带动了开发区农业的发展。 发挥地域优势,加快水产业发展步伐。2003年,实现网箱养鱼4945箱,深水大网箱7组,新增工厂化车间面积2.18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728万平方米,增加梭子蟹育苗等新的水产试验项目6项。棒槌岛海参基地建设基本完成,科研项目已通过论证。 十一、人口与收入 2003年底,大连开发区户籍人口18.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8.9万人,女性人口9.4万人。全区非农业人口11.8万人,农业人口6.5万人,农民年人均收入6380元,比上年增长6.12 %。 2003年底,全区从业人员共有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 万人,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8.9万人,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从业人员8.8万人。 2003年,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9.7亿元,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