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区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621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农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势头。2003年,全区农村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225792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个体私营完成投资95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全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3%,是农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略有回升。2003年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24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5.0%,比上年下降6.8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为210.5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92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商品房空置面积3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商品房竣工面积13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2003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好转、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需求旺盛的共同作用下,走出“非典”的影响,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强劲反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曲线增长,全区共实现4934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经济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2003年非公有制共实现零售额4874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8.8%。其中:私营企业实现零售额441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国有企业实现零售额600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同时也出现了有限责任、联营等其它所有制企业。 从行业消费看,仍以批发零售贸易业为主。2003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23万元,比上年增加46516万元,增长13.8%,所占比重为77.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9081万元,比上年增加14311万元,增长15.1%,所占比重为22.1%,比重比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从消费结构看,吃、穿、用、烧四大类消费品继续保持“三升一降”的态势,但烧类消费品降幅趋缓,比上年同期少降了22.7个百分点。 2003年,全区城乡共有生活消费品市场85个,比上年增加9个,消费品成交额204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3.0。 外经外贸 2003年,我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出口渠道,外向型经济又取得了新发展。2003年,全区实际协议外资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实际使用外资11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7%,当年新批准成立“三资”企业73家,“三资”企业实际出口额528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7%。 2003年,全区出口商品供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供货值5956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完成全年计划105.1%。其中“三资”企业实现出口商品供货值476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区出口商品值总额的80.1%。全区15个街镇均完成全年计划,其中辛寨子街道以实现出口商品供货值145712万元的绝对值,列居各镇街之首,同比增长9.8%,完成全年计划100.5%。全区涌现出15个出口商品供货值超亿元的村级单位,其中小辛寨子村以实现出口商品供货值61029万元居各村级单位的首位。 2003年,全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10大类出口供货商品中,轻工产品占据全区出口商品的主体,实现供货值247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所占比重达41.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现迅猛增长势头,实现供货值182676万元,比上年增长39.4%,所占比重达30.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2003年,全区出口供货商品品种达109种,比上年增加4种。出口供货企业273家,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超百万元的企业246家,比上年增加27家,出口供货值超亿元的企业7家,大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以实现供货值62747万元,位居各企业之首。 金融保险 存贷款快速增长,金融机构为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3年,驻区内11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668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储蓄存款11310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2319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短期贷款814555万元,比上年增长96.2%;中、长期贷款189295万元,比上年增长89.2%。年末全区共有储蓄网点150个,比上年增加5个。各金融机构期末职工人数1561人,比上年增加3人,企业存款户数达24502户,比上年增加511户。 保险事业平稳增长。2003年,区内两大保险公司共有险种215个,比上年增加109个。人民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721万元,比上年下降16.1%;全年发生赔案件数5778件,比上年增加53件;赔款支出5528万元,比上年下降4.8%。人寿保险公司全年各类保费收入达6712万元,比上年下降10.9%;全年发生赔案件数4000件,赔款支出465万元;各类保险给付金额1580万元,比上年下降69.6%。 科技文化体育 2003年,全区科技工作通过抓园区建设,搭建科技孵化平台,扶持高新技术和民营企业,挖掘、引进并做大做强项目,突出科技进步在全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规范管理行为,努力完成年初提出的各项任务。拓宽工作思路,勇于创新发展,推进了甘井子区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运作,完善了科三经费的科学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民营创新中心的培训和孵化功能,建立项目推介平台,定期发布项目信息,与理工大学科技园共建项目孵化平台,推进环保产业园孵化器的建设。根据“三四二五”工程总体规划,全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上主要采取“园”式发展策略,作为吸纳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载体。投入主要精力,对振邦万吨涂料生产基地、三仪生物制药、广汇化学、天山药业等四个项目重点扶持。积极探索挖掘,引进开发了百利天华制药“高士达苷肽”、广汇化学“手性药物”、天元精细化工“聚氯乙烯复合添充增强剂”等项目。加强推荐申报,发挥“科三”效能。争取到市以上科技经费340万元;列入区级科技计划23项,支持企业23家,安排科三费用550万元。加强院所联系,搭建科技平台。全年共引进新技术、新工艺130项,解决技术贸易合同38项,技术贸易成交额接近1000万元。狠抓基础建设,完成考核验收,全年被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5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已达26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