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480万元,组织申报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78项,其中:国家省级重点科技项目6项;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2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60项。获得无偿项目资金支持1550万元。区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安排46项,其中社会事业发展科技项目22项、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项目20项、专利实施项目4项。申请各类专利536件,比上年增加109件。 七、卫生、文化、体育和人民生活 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部分医院对低保人群、残疾人、六至一级革命残疾军人等实施了“六免、八减、三优惠、一方便”的医疗优惠服务,全年共接受惠民对象门诊143人次,优惠金额10078.23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实施了“三免两减”的措施,为就医群众减免了有关医疗费用。2006年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51家,床位2944张,卫生技术人员达4072人,其中医生1834人。全年无偿献血300余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以广场文化为载体,以社区文化为依托,2006年,组织开展了“2006荷塘月色·彩灯盛会”、“社区家庭文化节”、“邻居节”、“童谣季节”、“社区大舞台”、“中国遗产日·四川成都周”、“成都风情节-风情锦江”、“中秋邀月节”、“军民读书月”、“社会科学与百姓生活”、“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81场次,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24场次,开展各类培训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宣传册600册,送出图书1100册、春联700幅、年画1000幅。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以“成都体育娱乐健身年”为契机,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组织举办区级各类群众竞赛活动8次,参加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7届元旦越野赛、成都市锦江龙舟赛等全国、省、市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6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动员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大众跆拳道比赛成绩突出,获得了1金、1银、1铜的优异战绩;参加成都市小学生跆拳道比赛,我区男子组、女子组、综合团体均获冠军;参加成都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获得男子组、女子组团体冠军。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39.95万人(户籍人口)。2006年全区共出生2180人,死亡1627人。人口出生率5.45‰,人口死亡率4.07‰,人口自然增长率0.39‰。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776元,比上年净增2430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28元,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净增长907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3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7%。城市居民消费中,吃、穿、用、居和文教服务消费比重为38.7%、9.2%、6.5%、9.9%、12.8%。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已参保农民人数达11163人,其中“5060”人员参保率达87.17%;已征地农转非人员中已办理参保手续并交缴相关费用的有10267人,新增地农转非人员参保101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7671人,参保率100%。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079人;全区公共职介为城乡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介登记18468人次,创业培训1688人。全面开展“家庭创业”活动,实现“家庭创业”1380,2662人通过“家庭创业”实现了就业。 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大力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出台了《锦江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抓好低保软件信息管理工作,全区城市低保对象4934户,9690人,月发放低保金101.4万元。资助1410名低保家庭儿童参加少儿互助金,参加率达100%。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全年为114名贫困户子女上大学提供帮困助学金294780元。全年接待求助人员121人次,实施救助17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