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6752人,毕业升学率100%;中学生在校5437人,普高毕业率100%。专任教师达170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300人,中学教师404 人。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区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06万元,重点支持列入市及市以上各类重点科技项目以及对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重点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实施市及市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17项;区重点科技项目49项,其中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项目20项、重点农业与社会事业科研项目29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有6个项目获得省市科研进步奖。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今年我区继续发挥“春熙放歌”的品牌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春熙彩灯盛会”、“激情红砂之夜”、“2005’中国·成都首届梅花节”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85场次,演出文艺节目800余个,参演人员20000余人次,观众30万人次;组织参加了十佳少儿艺术新苗大赛,5人获“十佳”,一人获“十优”;建立“社区少儿绿色空间”,给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上网学习、娱乐的健康环境。 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事业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进一步完善。我区作为“成都市充分就业服务示范区”唯一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93号令,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624人,其中“4050”等援助对象实现就业13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年进行引导性培训12531人,职业技能培训6868人,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294人次,农村劳务转移规模7953人。全年办理退休3856人,基本养老金发放5715万元左右,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对我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率达100%。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前我区养老保险参保达23166人,其中非城镇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参保达5780人,失业保险参保新增扩面3556人。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目前全区有应参保农民16403人,有8774人办理了参保手续,参保率为5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36686人,参保率98.2%;已发生门诊104人次,报销门诊费用2278.6元,住院116人次,报销住院费用49799.49元。 截止12月末,全区城市低保对象4788户,938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07.1151万元。全年共接收和发放衣物4.7万多件,接收捐款0.36万元,生活用品125件,为216名低保家庭子女上大学发放帮困助学金38.2万元。区救助分站4月成立后至11月,接待求助人员54人次,实施救助4人次。 九、卫生、体育、人民生活 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完成区妇产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卫生资源整合和改制工作。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为重点,努力构建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大应急体系,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2004年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53家,床位2758张,卫生院技术人员达4038人,其中医生1868人。全区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19.11/十万。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4年4月组队参加市十运会,获得了青少年组比赛全市第二名,团体总分全市第三位的佳绩。建成总用地面积约230亩、绿地面积131209平方米的锦江体育公园(一期),其中包括田径场及足球场、青少年足训练场、网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健身跑道及停车场、景观绿化等综合配套设施。新建20条健身路径,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活动场所。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06元,比去年净增2915元,增长16.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11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净增885元。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2004年,我区巩固“成都市安全生产示范区”成果,率先在全市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基本建立以楼宇为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创建市级安全生产规范化街道3个,社区3个,村1个,企事业单位4家。信访工作标准化示范工作不断加强,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调处率达100%。 十、人口 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39.27万人。2004年全区共出生2426人,死亡2315人,人口出生率6.18‰。人口死亡率为5.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