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主攻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推进“三个转变”,与时俱进、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一、综合 2003年,我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56143万元(因财税体制改革,故无同期可比基数),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764万元,增长32.5%。地方税收完成36404万元,同比增长29.1%;上划中央两税85341万元,同比增长29.8%。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11.3%。2003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38.18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45.02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91.88亿元,增长12.7%。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9%、32.6%、66.5%。与2002年相比二产业比重增加了0.8个百分点,三产业减少了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日趋合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5273元,同比人均净增4738元,增长15.5%。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比2002年有较大提高,经济结构较合理。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达4.78亿元,同比增长32.5%,高出GDP增幅1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4亿元,增长24.5%;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9.98亿元,同比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26元,增长12.5%;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291元,比去年增加2641元,同比增长18%。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0.3667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6312亿元,增长15.9%。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38.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3年,全区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省首届花博会为契机引导土地合理流转,打造“红砂村花乡居民”品牌,扩大花卉、无公害蔬菜、优质生姜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土地流转面积2345亩,全年花卉面积达9703亩,实现花卉产值6574万元,比去年增长53.95%,逐步形成了以三圣乡红砂村为中心,以“花乡农舍”为主题的集花卉生产经营、休闲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琉璃乡潘家沟村、江家堰村、大安桥村发挥蔬菜种植优势,推广生态、科学的种植技术,形成了以生产无公害蔬菜、优质生姜为主的产业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5%,产量增加了26%。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19997万元,同比增长6.05%。农业增加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4426元,同比增长12.5%。 2003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21813市亩。农村劳动力26076人。农村全年用电量达6984万千瓦小时,同比净增460万千瓦小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766吨,同比减少237吨,减少27.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区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经济,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年全口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81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16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利税总额达24.27亿元,同比增长27.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0.07%,超目标值3.1人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区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4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7.59亿元,增长11.65%;技术更新改造投资7.90亿元,同比增长48.39%;房地产开发投资23.75亿元,同比增长46.80%;其它投资0.25亿元。 五、商贸和招商引资 2003年,我区“商贸强区”战略进一步深化,商贸中心城区地位进一步巩固。以成都市启动中央商业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完善商业基础设施,调整商贸业态,丰富商圈功能,着力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区。红星路下穿遂道和步行街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春熙路商圈的档次,优化了商贸结构。全年实现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19.41亿元,同比增长13%;餐饮业实现25.71亿元,增长11.74%;其它实现14.87亿元,增长55.3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亿元;集体实现12.98亿元;个体私营实现47.46亿元;股份制实现46.31亿元;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36.01亿元。 2003年,我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上海和深圳设立驻外招商局,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9亿元,同比增长45.3%,引进区外到位资金42.01亿元,同比增长30%。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4个,合同引进外资15778万美元,同比增长237.2%;到位外资6493万美元,达目标270.5%。出口创汇5095万美元。 六、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2003年,我区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全面提速。仁恒广场、香格里拉大酒店项目,加快了指挥街、状元街片区和水井坊片区的改造;华润东湖市政公园和“翡翠城”项目进展顺利;东大街拓宽改造、秀水园拆迁安置建设全面完成,大慈寺、沙河铺片区拆迁进展顺利;石胜路基本形成通车能力,老成仁路改扩建工程B段全面完工,A段施工正抓紧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旧城改造效果显著,实现拆迁81.55万平方米,建设122.78万平方米,盘活闲置楼盘21.15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着力打造“三个首选区”(投资创业、发展环境、生活居住),全年共新增绿地24.17公顷,新建绿化广场12500平方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830户雨(污)水分流整治,河道两岸60余户养殖场拆除和河道疏淘工作;三环路建成带状绿地1050亩,块状绿地3000亩;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内,城区交通干线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饮用水质达标率为98%以上;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82.2%;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大于90%;工业废水排放率为100%;危险废物处置率为100%。 七、教育、科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