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年污水处理量208.6万吨,污水处理量占污水排放量的20.1%。开展木兰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在强力整治下,木兰湖水质从IV类回升到III类。对近3年重点整治、挂牌督办企业进行了“后督查”,检查企业200多家。生活垃圾处理量9.5万吨,增长2.7%,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64所,其中小学212所,普通中学49所,职业高中2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2.37万人,比上年减少9.3%。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2%,初中毕业升学率9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6219人。改造D级危房9441平方米。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实施科技项目56项,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00万元,科技成果18项,申请专利130项,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0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主办、联办大中型文艺演出63场,参演节目600个,观众突破16万余人次。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5月17日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演,这次演出活动对于提升黄陂形象,扩大黄陂影响,促进黄陂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全年创作文艺作品42件,完成演出521场,其中送楚剧下乡演出152场,观众16万人次,创收25余万元。放映电影4152场,观众达80余万人次,极大的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图书馆接待读者13.6万人次,图书流通12.1万册次,发展新读者286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15张,其中医院538张,卫生院375张。卫生工作人员3347人,卫生技术人员292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市以上各类体育竞赛中,我区体育健儿共获得11枚金牌,16枚银牌,18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稳定在较低水平。年末,全区户藉人口111.85万人,其中男性56.98万人,占50.9%;女性54.87万人,占49.1%。常住人口90.5万人,出生人口8847人,出生率7.73‰;死亡人口4374人,死亡率4.45‰,人口自然增长率3.28‰。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062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0元,增长14.0%,农村恩格尔系数50.22%,比上年提高1.56%,城镇恩格尔系数38.43%,比上年降低0.62%,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经济的健康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也开始向高层次迈进。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2007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08.18台,移动电话120.91部,摩托车18.18辆,电冰箱56.36台,空调24.55台,热水器2.73台,照相机3.64台。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22台,移动电话150部,摩托车20辆,电冰箱82台,空调84台,热水器50台,照相机16台,电脑12台。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万人,比上年增长32.4%。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836人,社会保险参保率98%。 注: 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