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奉化市统计局

全市有5330名学龄儿童入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5429名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5429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习,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基本实现了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2893名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重点上线率为14%,本科上线率为55%,组档上线率为92.7%,均高于省平均的11.8%、46.4%和84.0%。

组织实施"全国选才"战略,先后10次组团外出招聘人才,成功举办了春夏两次大型人才交流大会,组织了第二届网上人才交流会,举办人才集市45期,有近7000人次进场应聘。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069名,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硕士82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37名。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11500余人次。晋升高级职称115名,晋升中级职称425名,1138人获得初级职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406人,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 7291人。年末,各类农民技术人员3055人,当年农函大与农村党员实用技术人员培训5569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235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光缆到行政村率100%,广播"村村响",DVB数字电视节目和双向互动点播节目逐步推进。举办了2008春节文艺晚会,"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推进,下农村放映电影超过3024场,送戏下乡100场。新建基层文化宫14个,其中宁波级8个。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宁波走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文物点1040处,其中登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595处。奉化布龙出访土耳其受好评。

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1730张,其中医院1520张,乡镇卫生院120张,妇保院9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988人,其中医院1343人,乡镇卫生院337人。为21728名6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33.8%以上,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参加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人数分别达34.49万人、4.14万人,参合率分别为97.24%、84.48%。规范流动儿童免疫管理,无证流动儿童80%完成补正接种。妇幼保健质量不断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3‰。

成功举办奉化市第九届运动会,设田径、足球、气排球、钓鱼等15个竞赛大项203个小项,决出金牌304枚,有56个代表团3583人参加,其中运动员2957名,刷新市记录30项。全面推进体育民生工程,继续开展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全市共有9所学校的体育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全年建设体育小康村25个,共安装健身路径168.5条、篮球场76个、门球场2个、网球场1个、地掷球场1个,体育健身路径覆盖率已达84.3%,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消灭了体育设施空白村。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1621人,比上年末增加12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309人,增加1604人,全年出生人口3453人,死亡人口29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99‰。全年计划生育符合率97.9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5.64,综合避孕率92.3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51元,实际增长8.4%。城乡统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28:1缩小为2.18: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效改善,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37.1%和 46.1%。住房成套率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223台、家用电脑 78台、空调机170台、健身器材 5 套、移动电话231部,家用汽车13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57台、空调机53台、摩托车35辆、移动电话123部、家用电脑18台,生活用汽车1辆。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518个,共举办各类劳动力洽谈会100期,有29931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4384名,转岗就业率达到88%以上。帮助70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08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18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774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768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098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低保人数增加到10613名,其中农村9601名,月均补助90.6元/人;城镇1012名,月均补助156元/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总参保人数达15920人。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年末参保人数达14262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个,床位2045张,收养各类人员1365人;各镇、街道建有敬老院12所,有农村五保对象610人,城镇"三无"对象41人;各类福利企业40个。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以建设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城乡联动,全面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当年新创建宁波市级生态村13个,累计达到57个。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环境质量连续九年居全省各县级城市前茅,多次荣获"浙江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优秀城市"称号。生态市建设连续六年获得生态省定量考核优秀等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一、二级水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增幅比上年下降13.7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电耗958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4.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3%。城区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处理并达标排放污水1123.6万吨,全年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16.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3%。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公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相继修编完善,重大节庆活动检查、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安全培训不断深化,事故三项指标实现"负增长"。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2起,死亡73人,直接经济损失239.74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6%、27.0%、26.2%;排查生产经营单位(组织)20973家,排查率为98.3%,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6784条,整改率99.4%。矿山监管力度加大,连续两年实现矿山死亡"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