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私营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482.8亿元、577.7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6.5%和32.8%,成为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80.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区199家大中型企业,分别完成产、销、利554.3亿元、547.1亿元和40.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9%、42.5%和47.0%。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家,累计达到277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8家、5-10亿元16家、3-5亿元41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数共计250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248家。全区上亿企业销售收入、超千万企业利税总额分别为746.1亿元、78.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58.0%、66.6%。全区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5只,浙江省名牌产品40只,宁波名牌产品97只,名牌产品的拥有量居全市第一,全省名列前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3件,省著名商标55件,市知名商标105件。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1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2%,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尽管受到土地要素瓶颈制约,全区上下迎难而上,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达到了年度计划目标。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7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7.3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4亿元,同比增长8.7%。

工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03.3亿元,增长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2%。其中以金属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分别完成投资额11.1亿元和12.99亿元,分别增长30.5%和35.9%;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完成投资10.8亿元,同比下降15.4%。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全部投资的63.0%。商品房销售面积16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9%,商品房销售额1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9%。商品房空置面积15.4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9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全区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市以上重点工程投资25亿元,分别占计划的53%和65%。从项目推进来看,鄞州区实验学校、姜山第二中学、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鄞州段、市绕城高速西段工程鄞州段、东钱湖水厂及输水管道工程等交付使用;甬新河工程鄞州段、区域供水工程、甬台温铁路鄞州段按计划完成年度目标。

五、城市建设

对基础设施养护、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实施了23个市政维护项目累计投入1260万元,实施了24个交通设施建安工程共投入450万元,城区15条道路经历大修,33座桥梁接坡处理,2.7万平方米人行道进行改造。为改善市容市貌,进一步规范车辆停放管理,新建停车场40只。大力推进城乡结合和城镇重点街区的综合改造,对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城区89家企事业单位、酒店签订协议,日收运量达15吨,收运率达到89%,城区生活垃圾监管得到了加强。在全区新建了10座公交首末站,优化边远乡村公交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城市公交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开展了城区绿化增色增香工程,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49.9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区品位得到明显提升。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全年自来水供水量达14699万吨,其中生活用水量8084万吨,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7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39万吨,其中家庭用气4.32万吨。全社会用电量为51.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工业用电量为40.27亿千瓦时,增长1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47亿千瓦时,增长18.9%,全社会供电保持了快速增长。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亿元,增长26.8%,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1.6亿元,增长26.2%,其中限额以上41.7亿元,增长41.8%;住宿餐饮业9.69亿元,增长33.3%,其中星级以上3.12亿元,增长68.3%。

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区共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8个,其中消费品市场66个,包括消费品综合市场52个、农副产品市场9个、工业消费品市场5个、工业生产资料综合市场6个、工业生产资料专业市场6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为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3.0%;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5.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6.6%;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76.1%。汽车类零售额11.86亿元,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1.9%。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39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8.1%;接待入境旅游者4.58万人次,同比增长38.79%;实现旅游总收入23.26亿元,旅游创汇2057.1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94%和48.27%。荣获“中国县域旅游品牌20强”荣誉称号。

七、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5.8亿美元,增长32.0%;其中出口56.1亿美元,增长30.1%;进口9.7亿美元,增长43.8%。一般贸易出口总额46.5亿美元,增长25.8%,占出口总额的82.9%;加工贸易出口总额9.6亿美元,增长56.0%。三资企业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出口27.8亿美元,增长38.7%,比全区进出口增幅高6.7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出口26.9亿元,占全部出口比重为4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出口6.7亿元,同比增长54.0%。

外资引进质量提升。外资引进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对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外资项目进行了限制,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135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72个,分别减少31.1%和34.6%;总投资额8.3亿美元,减少25.9%。合同利用外资5.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9.3%,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减少9.4%。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外资3.86亿美元,占总额的74%。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在31个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中,有15个是机电、科技类项目,合同外资占比达到48%。土地利用率上升。5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投资密度为25万美元,比上年提高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