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2008-02-04)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鄞州调查队

2008年1月30日

2007年是鄞州区撤县设区5周年,也是全面实施“三大行动纲领”,立足创新创优、惠民富民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宁波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29.45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317.0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3亿元,增长20.9%。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63.3%和32.7%。与上年比较,一产、二产比重略有下降,分别降低0.4和0.5个百分点,三产则提高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57.6%、41.0%;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房地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消费市场迅速崛起,对全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达到66195元(8705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二、农业

2007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产业提升、布局优化”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区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21.93亿元,增长15.1%;林业产值0.93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4.99亿元,下降28.6%;渔业产值4.09亿元,增长6.4%。

农业结构在调整中继续优化,设施农业进一步深入发展。2007年尽管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略有下降,但农业生产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3千公顷,总产量17.77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全年设施农业面积达6万亩,大棚农产品覆盖面正逐渐从传统的蔬菜、西瓜扩大到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目前如洞桥的八戒西瓜、红颊草莓、“甬优一号”葡萄等已具有了很高的市场知名度,为种植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生态绿化成效显著。围绕生态区创建,进一步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全年完成山林生态造林5592亩,其中:林相改造2000亩,迹地更新、茶树良种改造2763亩;建设生态公益林4万亩,累计达到24万亩;平原河道绿化52公里。全区创建省、市、区级绿化示范村75个,获得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颁发的“绿色小康县”荣誉称号。

畜牧养殖合理控制,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在禁养区范围内,关闭迁移畜禽养殖场513家,其中:关闭猪场311家,奶牛场4家,蛋鸭场96家,肉鸡场37家,其他畜禽养殖场65家。受此影响,全区生猪和家禽存栏数均较上年分别减20.7%、4.5%;肉类总产量2.65万吨,比上年减少28.3%;禽蛋产量1.39万吨,比上年减少18.7%。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休闲渔业、观赏鱼等产业异军突起。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6722吨,比上年增长7.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5734吨,同比增长13.1%;淡水产品产量10988吨,同比增长0.7%。休闲渔业、观赏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我区渔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其中位于塘溪镇投资500多万元的“郭斌养鲤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观赏鱼养殖基地。

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绿色、无公害认证有序推进。全年新增“省名牌产品”1个、“市级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称号2家、市知名商标6家。宁波开诚工艺品有限公司、宁波华备草制品有限公司、宁波紫云堂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宁波引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成为我区第一批获得农产品驰名商标称号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区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6个、无公害农产品47只,面积23.23万亩;有机食品5家,面积65133亩;绿色食品7家,面积10800亩;森林食品基地4家,面积22795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小流域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库保安与水库维修加固工程正处紧张施工中,全年共新建补建标准农田1.56万亩。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全区共补贴各类农业机械277台套,带动农民农业机械投资449.5万元;发放农技补贴资金332.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提速,有力支撑全区经济快速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抓手,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促进了全区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12.5亿元,增长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21.6亿元,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05%,比上年上升0.9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出****货值4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月趋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利润85.4亿元,实现利税118.2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227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6家,亏损面由上年的9.3%下降为8.2%,下降了1.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8.03,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层次不断提升。轻、重工业分别完成总产值665.6亿元和656.0亿元,同比增长27.3%和22.1%,重工业增幅高出轻工业近5.2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49.3%提高到50.4%,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从产业结构层次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重为21.2%,比重逐年递减,以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分别完成总产值159.7亿元和148.5亿元,同比增长27.1%和27.3%,增幅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产品创新率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02.9亿元,同比增长47.3%,产品创新率达到15.4%,比去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81.0亿元,同比增长26.9%,产品创新率高达49.3%,高出全区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8个百分点,成为全区自主创新的主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