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90.9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24.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3.5%。实现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8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16家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189.2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65.8%,肉禽蛋类增长53.5%,洗涤用品类增长28.9%,金银珠宝类增长28.8%,饮料类增长22.3%,书报杂志类增长18.9%,服装类增长16.9%,化妆品类增长14.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其中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衣着消费价格分别上升13.8%、8.5%、6.9%、4.7%、2.2%和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分别下降0.8%和3%。 整体消费环境进一步趋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农村深入推进,新增连锁放心便利店20家,实现村村有门店,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强化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新建、改造村级规范化农贸市场21个,新增食品安全检测点21个,“菜篮子”商品安全监测网络覆盖主要农贸市场,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金秋购物节、汽车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商贸节庆活动相继举办,我市展会消费平台渐趋多样。大润发超市、华润万家商贸中心的建成开业,汉爵(白金)大酒店、奔驰汽车4S服务中心的启动建设,将推动我市商贸功能定位与布局结构趋于优化,夯实我市打造宁波大都市北部商业中心的基础。 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达蓬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五磊山景区藏云溪景线相继建成开放,世界银行GEF宁波/慈溪湿地、杭州湾大桥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66.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2.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9%。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合作多领域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08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8.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自营出口60.35亿美元,自营进口8.4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4%。全年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231家,同比净增149家。出口超五百万美元企业229家,超千万美元119家,超五千万美元14家。商品输出到188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超百万美元的国家(地区)107个,同比增加3个。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兴贸势头良好。机电产品出口4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占比76.5%。高新技术产品(滚珠轴承除外)出口5.17亿美元,同比21.1%,占比8.6%。加工贸易持续发展,服务外包取得突破。全年我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93家,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加工贸易进口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加工贸易出口1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全年全市有41家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认定,累计完成服务外包业务收入22354万元人民币。其中百年电器、玺玛克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离岸外包企业,全年完成离岸服务外包金额1590万美元。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外经领域平稳发展。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岛津公司的真空炉等项目,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5%。全年全市新办境外企业16家,其中境外加工贸易3家;新批对外承包工程资格企业2家。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额7062万美元,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3500万美元。境外企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收集信息和带动出口的能力开始显现。举办2008慈溪—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荐会,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等6个国家级境外园区来慈推介,并与80余家慈溪企业对接洽谈。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42.5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地方预算收入4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9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4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存贷比为81.1%,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 保险业务运行稳健。2008年保费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5.67亿元,人寿险4.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6.9%。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财产险3.78亿元,人寿险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和73%。 八、交通和邮电 市域路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2008年共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329国道余慈复线慈溪段续建工程、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慈溪段公路新建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008年共完成道路客运量332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135120万人公里;完成道路货运量1725万吨,货运周转量93500万吨公里。 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至年底新增、延伸、调整公交线路15条,更新、新增公交车辆316辆,公交站点完成1115只(座),共计完成投资7887万元。通过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使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畅通,乘车、候车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借此得以进一步提升。 不断发展的电信产业为经济腾飞与社会进步插上翅膀。2008年末,我市固定电话用户数已接近62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数超过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0.48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数接近19万户。邮政业务稳步开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较上年增长20.9%。 九、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6家,新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9项,沁园饮用水深度处理设备研发与产业化、海通易腐易褐变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为我市首次赢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运转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制造中心、产学研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省博士后、浙江大学研究生慈溪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交付人才公寓588套,投用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引进中高级人才5000多名、智力项目84个。深入实施品牌、标准和专利“三大战略”。全市新获授权专利2502件,其中发明专利89件,新型实用专利99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61.8%和30.1%,获得授权专利总量在全省各县(市、区)率先突破一万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2件,申报中国名牌19只,22家企业参与2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