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限额以上完成投资额118.9亿元,增长43.4%。在限额以上完成投资额中,其中完成工业投资60.0亿元,增长68.2%,高出全社会平均水平27.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二、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第二、第三产业各自完成投资65.8亿元和63.7亿元,分别增长65.4%和23.0%,一、二、三产业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1∶42.5∶55.4调整为1.3∶50.1∶48.6。 商品房供不应求导致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2.5亿元,增长20.9%,占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4.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1.5元,其中住宅销售1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7.2%。商品房预售面积为8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0.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4.0%和47.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8.8万平方米,增长70.8%。 新鄞州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区体育馆、市高教园区图书信息中心已投入使用;明州、鄞州、望春三大工业园区、220KV蔡郎变和贸西变、110KV潘火变和铜盆变等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全面推开;周公宅水库、城市防洪工程鄞州段、甬金高速公路鄞州段等市以上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邮电和供电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建公路14.3公里,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963.5公里,公路密度为69.8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省前茅。行政村通车率100%。2003年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1393万吨,货物周转量18032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802万人,旅客周转量104235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分别为1971万元和2.21亿元。年末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4.4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总数达25.89万部,比上年增长12.6%。 全社会用电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鄞州区全社会用电量为2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0.5亿千瓦时,增长2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4.0亿千瓦时,增长30.9%。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消费的热点逐渐转向住房、汽车等大额商品和教育、旅游等服务型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从行业来看,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1.2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亿元,分别增长11.0%和15.4%。在零售总额中,其中私营经济完成7.2亿元,增长37.4%,个体经济完成31.9亿元,增长6.6%。2003年底,全区共拥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7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个,各类集贸市场57个,市场总面积达32.1万平方米。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为58.6亿元,较上年增长10.6%。 对外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全区上下通过拓展外贸出口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9%,其中自营进口6.3亿美元,自营出口1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4%和41.4%。在自营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5.5亿美元,增长40.5%,加工贸易出口2.5亿美元。增长57.1%。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比重不断上升,机电产品出口6.97亿美元,增长49.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5亿美元,增长52.9%,两者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为47.4%,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出口市场继续扩大,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79个,较上年增加了21个。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06个,较上年增加了15个,合同利用外资5.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2%,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98.9%,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跃居全省首位。 旅游事业保持平稳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继续完善以五龙潭景区为代表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景区的整合力度,以成功举办梁祝邮票首发式为载体来扩大知名度,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31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0.3亿元,,其中旅游创汇74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高位增长。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9%。在总收入中,实现工商税收35.2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68.2%和33.8%。预算内财政支出21.6亿元,增长35.4%。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援农业支出、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分别增长45.1%、28.9%和20.5%。 金融机构存、贷款呈现增势两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78.7亿元,比年初增长34.8%,净增97.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35.0亿元,储蓄存款175.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50.7%和22.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58.2亿元,比年初增长34.6%,净增66.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4.5亿元,中长期贷款62.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0.1%和72.3%。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8.2%。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承保金额为558.4亿元,其中财产险403.2亿元,人寿险154.8亿元。保费收入34240万元,已决赔款11380万元。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我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从而使全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实际达到61家。全年新创建区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全年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25项,全区共有10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宁波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7项,获国家专利授权公告445只,比上年增长33.6%。 以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区域性人才高地构建步伐加快。为加快“新鄞州工程”,进一步推进“双高工程”,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650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14名、中级职称612名;按学历分,其中博士13名、硕士56名、本科1440名。培养各类人才2481名,其中高级83名,中级838名。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项、外国专家7人次。 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新提高。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44652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8757人,小学113所,在校学生6.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56人,幼儿园211所,在园幼儿26044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33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0.04%,与上年基本持平;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九年保留率达98.12%,残儿入学率为96.12%。高中段学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全区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为97.14%,上本科率为64.28%;高职上线率为98.55%,上本科率44.68%,各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共向各级各类高校输送新生3341人,比上年增长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