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积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精品意识不断强化,艺术创作势头良好,两件作品在全国获奖,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相约鄞州”文化艺术周和第二届“文化进百村”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选取梁祝文化遗址、沙氏故居、百梁桥和高桥等四处单位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区图书馆新增图书4206册,新购电子读物642种,全年接待读者6.99万人次,图书流通13万册次。

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入村率均为100%。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85∶33小时节目,其中自制节目82∶03小时,有线电视总用户数23.9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8.5%。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区总门诊人次324万次,总住院床日33万天,业务收入3.8亿元。为推动农村城市化地进程,全区已建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2003年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全年共投入仪器设备购置资金1854万元,其中购置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135件。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增强广大农民的卫生意识为目标,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自来水受益人口覆盖率97.41%,全区的卫生公厕普及率达到83.9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83%。无偿献血观念深入人心,全区共献血4940人次,共计献血988000毫升。

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坚持赛训结合,竞技体育实力不断上升,在宁波市中小学生十二项系列比赛中,获得金牌数和总分双第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区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体育馆于03年十月正式投入使用。积极实施“全民健身网络工程”,新建20条全民健身路径,至今全区已有70条健身路径,80%以上镇乡(街道)拥有1条以上健身路径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出生人口5478人,出生率为7.31‰,死亡人口4970人,死亡率为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8‰。全区年末人口755790人,比年初净增13083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74223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8.1。其中农业人口199028人,非农业人口为556762人。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利用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介绍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实施失业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2003年全区失业职工再就业为1849人,再就业率为76%,年末有登记失业人员1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比上年降低了0.04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147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6.2%和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人均存款余额为23474元,比年初净增4204元。同时农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变活,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21%。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32台、家用电脑6台、空调机18台、热水器41台、摩托车20辆、移动电话60部、电冰箱82台、洗衣机60台。同时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3.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4平方米,年末人均使用住房价值为22388元,比上年增长34.2%。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社会有8653家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2万名在职职工参保,个人帐户管理人数16.8万名,退休职工共17707万名。全区有1249家单位的60772名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各种补助金27327人次。全面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全区已有18个(乡、街道)168个行政村的27420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了养老保障,10100名人员已领取养老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2个,床位1517张,收养1464人,实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7920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人数9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