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各种矛盾,集中力量破难题,千方百计抓落实,深入实施“四大抓手”,合力推进“大桥经济”,全面建设“平安慈溪”。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谋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综合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经济运行随着中央宏观调控和慈溪局部调整呈“N”形走势,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及全年的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分别为15.3%、15.5%、15.0%和15.3%,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抗波动性增强。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三次产业分别以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速度协调增长,产业构成之比演变为6.6:59.5:33.9,产业结构继续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演进。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3544美元,历史性地突破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慈溪已开始迈向全面小康门槛,经济社会开始进入提质、转型、统筹、协调、多赢的发展时期。 二、农业 2004年,我市农业克服灾害天气和疫病病害频发等多重影响,在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作用下,实现了农业现价产值的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达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6.5%;林业产值为0.19亿元,比上年增长65.0%;牧业为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渔业为6.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稳步实施“西菜东扩”战略,全面开展绿色基地和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2004年,我市东部地区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70万亩,全市新增国家有机食品2个,宁波市级绿色农产品10个,全市通过绿色认证农产品累计已达36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累计达5.30万亩。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工作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目前全市累计已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百龙工程”企业5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9家。2004年加工转化农产品52万吨,实现农业加工产值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20%;进一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2004年新增地方农业生产标准8个,全市农产品生产标准累计达到49只,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7万亩;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拓。积极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慈溪农产品窗口、农产品电子一条街等新型贸易业态,全年农产品外贸出****货值超21亿元,同比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宏观控紧和要素制约严重的环境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5亿元,同比增长25.2%。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6.3%和23.6%。其中化纤由于前几年大量项目的投资效应,产值增幅达到103.9%。家电制造行业虽然增长速度只有23.1%,稍慢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但全年仍实现产值134.6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0%,稳座行业榜首位。工业增长外向带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外贸出****货值194.93亿元,增长25.3%。 “经济规范在慈溪”活动深入开展,工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企业品牌创建和技术改造意识增强。2004年,“三A”为我市夺得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惠康、沁园等5个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使我市浙江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22只。全市开发宁波市级以上新产品163只,其中国家级新产品4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65.49亿元,同比增长39.8%,创近年新高。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8.92亿元,同比增长24.6%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8.29亿元,同比仅增0.8%,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得分183.64分,同比下降4.51分。 建筑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4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2%;施工面积872.29万平方米,增长19.1%,其中新开工面积497.83万平方米,增长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势头趋缓。2004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时调整项目建设时序,调减投资计划,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41亿元,增长12.8%,增幅比上年减少35.3个百分点。 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投资需求回落明显。由于土地停批、银根抽紧、拆迁安置困难等多种原因,2004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8.62亿元,仅完成调整后计划的85.7%。其中千万以上政府项目完成投资27.45亿元,完成调整后计划的85.4%。重点实事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7.97亿元,完成调整后计划的91.7%。房地产业全年完成投资28.26亿元,比上年减少4.0亿元。 工业投资总量继续放大。2004年,全市以“保工业投资就是保经济增长”的理念,切实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的投入。几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如差别化腈纶、节能型冰箱、6英寸芯片工程等都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集聚区、家电科技城、轻纺城二期、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良好,为慈溪工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全年实现工业投资67.78亿元,增长27.7%,速度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14.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49.0%。 五、国内贸易与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消费结构继续调整。2004年,我市消费结构不断向富裕型、发展型升级。在传统消费品有所滞销的情况下,汽车、文化、信息产品等消费持续升温。2004年,在市车管所上牌的汽车有9595辆,其中9座以下私家汽车7095辆。到2004年底,全市已有上牌汽车41024辆,存量和增量均列宁波各县市之首。在城镇消费不断升级的同时,我市农村消费市场明显升温。由于工商等主管部门积极打造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慈客隆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加快向农村延伸,极大地刺激了腰包渐鼓的我市农民的消费欲望,实现了城乡消费品市场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4亿元,增长11.1%。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3家,成交额174.34亿元。其中,中国食品城、胜山布角料市场等4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成交额就达118.2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