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严格环保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重污染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2004年,共拒绝审批工艺落后、资源浪费大、选址不当建设项目180件,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环境行政执法,组织开展了“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全年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350件,对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110件递交法院强制执行。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环境管理能力,2004年完成在线监控和在线检测企业19家。 水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区污水处理扩容和集污管网改造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已累计铺设集污管网40公里,2万吨/日污水深处理工程基本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初步建成。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启动实施。2004年,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2.0%,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西部排涝工程全面建成,中部八塘横江拓掘工程进展顺利。镇村河道整治管理得到加强,完成河道整治48公里,初步建立全日制河道保洁制度。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加大园林式村庄和绿色村庄的创建力度,2004年我市又新增市级绿色村庄21个,其中7个成为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到2004年底,我市累计已有市级绿色村庄74个,宁波市园林式村庄22个;各镇(街道)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周巷镇被授予我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市生态市创建规划审定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工程全面启动。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突破。2004年,全市围绕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十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星火项目13个,国家火炬项目3个,国家“863”项目2个,项目总数为列年来最多,列宁波各县市之首。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科鑫防腐材料研究中心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全市累计已经拥有各级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37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0余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893项,专利实施率也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市累计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77家。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17.87亿元,增长33.6%。网上技术成果交易日益活跃,2004年全市网上技术成果成交额达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9%。科技合作全面展开,2004年慈溪与浙大、西安交大、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家电研究院华东分院在慈挂牌,海通集团设立慈溪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成功举办“慈溪—上海交大科技合作沙龙”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18项。 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2004年,全市撤并职高5所,初中1所,小学12所,同时新扩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初升高度峰项目,慈溪职教航母——宁波行知职高如期开学。到年底全市有普通高中13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38所,小学12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不包括幼儿园)171404人。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配置更趋均衡;基础教育得到加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8%。有11897个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初升高比例达到87.5%。高考上线率95.9%,连续7年居宁波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0%,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市重点中学数达到13所,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有40%的中小学校进入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行列。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功实现职、成教分离,成立我市第一个职教集团——慈溪职高职教集团,实现了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突破,为我市职业教育的腾飞打下了基础。试行职业中学制造业专业自主招生,慈溪职高、周巷职高等探索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运作。社区教育工作掀起高潮,我市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不断,虞波广场、新世纪广场等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组织实施“相约星光下、文化送百村”活动,将42场文艺演出,110场电影送到全市140个村。庵东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坎墩举办第二届戏曲节;文艺演出品位和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优秀甬剧《典妻》、奥地利、意大利小提琴和钢琴音乐会、法国铜管乐队、爵士乐等高雅艺术演出纷纷登场。《慈溪文化集萃》、《慈溪农民报告》等书先后出版,全年慈溪作者共出版文艺专著18部;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数字电视登陆慈溪。图书馆、书城主体工程如期完工,龙山虞氏旧宅维修工作基本竣工;民族民间文化和特色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全面展开。开展全市民族民间艺术普查,29件有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项目上报宁波市保护候选目录,14个项目上报为省保护候选目录。慈溪农民画品牌潜力不断挖掘,多件作品在各级画展中获奖,我市一农民画作者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 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4年底,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实有病床2062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20人。病床比上年增加171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42人。新慈溪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组建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20个,“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两级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到2004年底,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70.82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2.8%,实现村(社区)全覆盖。2004年,新型合作医疗中全市住院统筹共计补偿23518人次,实际补偿支出3700多万元,人均补偿1591元,补偿支出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即补偿水平)为22.0%。另外合作医疗还为五种慢性病人报销门诊费用23.08万元,大病救助支出16.98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的压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推进。2004年,我市总结成功控制禽流感、登革热、狂犬病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以及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网络体系都在逐步完善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