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6亿元,增长23.1%,增幅创下近四年来最高,2007年增幅全市排名位居第二。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6.72亿元,增长20.13%;住宿餐饮业6.04亿元,增长52.26%。汽车销售成为拉动消费的亮点。全区累计拥有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14家,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22.43亿元,增长24.5%,零售额占全市汽车零售总额比重的22.9%。 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5.06万人次,增长36.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2.20万人次,增长36.5%;接待入境游客2.86万人次,增长41.6%。实现旅游总收入6.58亿元,增长41%;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44.4%;外汇收入1476.9万美元,增长31.8%。全年新增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新增三星级饭店(餐馆)3家,星级饭店累计达到9家,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67.1%;新引进旅行社3家,实现全国百强旅行社零的突破;新获省、市“农家乐”特色点2家,新评区星级“农家乐”经营户6家;承办游艇对洽会,正式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20多亿元。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全区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7.68亿美元,增长66.45%。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出口额10.63亿美元,增长38.6%;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明显,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1.71亿美元,增长69.9%;机电产品出口5.00亿美元,增长37.1%。新兴出口市场开发效果明显,对美、日、欧三大传统市场出口6.01亿美元,增长35.3%;对非洲、东盟、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合计出口2.15亿美元,增长71.1%。全年实现进口额7.04亿美元,增长138.8%。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6.21亿美元,增长153.9%;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0.74亿美元,增长69.22%;其他贸易方式进口879万美元,增长39.61%。进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进口贸易企业61家,进口总额为2789.11多万美元。 招商引资规模创新高。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1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服务业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增长52.3%,其中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0.67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增长50.2%,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207%。全年引进内资项目644个,注册资金为22.59亿元,增长33.79%。其中注册资金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注册资金为3.8亿元,占比16.8%;其中引进三产项目449个,注册资金18亿元,占内资项目总数的78%。 七、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全年完成对有道路严重破损、排水不畅等问题的小街小巷改造25处,总投资1450万元,共改造道路面积4.99万余平方米,其中人行道1968平方米,下水道近2万米;撤村改居路灯亮化工程稳步推进,各村的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启动谢家河截污工程、孔浦路和东草马路排水管道改造工程。 交通承载能力提升。完成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66400万元,实现与杭州湾大桥南连接线、绕城高速西段同步建成通车;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3个,全线里程约10.7公里,其中压观线大中修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寺慈线大修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完成鞍前线乡道砂化路面改造主体工程;完成了区主干线公路育才路延伸段和保国寺旅游公路亮灯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实现我区二级及以上公路全线亮灯;完成农村联网公路建设项目24个,总长25.34公里;新建完毕70个港湾式汽车停靠站;建设市安保工程共25.235公里钢质护栏,其中县道1.8公里,乡村道23.435公里,部分主干线公路交叉路口新增11套红绿灯。 八、科技、教育与人才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省级科技强区创建成功。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全年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028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达1684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获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16项,市区级科技项目立项72项,开发市级新产品17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上级科技经费支持1100余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1.9亿,增长41.2%;构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有新突破,“宁波水表器具工程技术中心”跨入省级,“宁波天力增压技术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蓝野医疗器械工程技术中心”列入市级,另有11家企业研发机构认定为区级,全区已累计拥有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7家,其中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完成重建区科技创业中心;专利工作有成效。专利授权量444件,同比增长184.6%,其中发明专利17件,新认定市专利试点企业1家,区专利示范企业5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加快,新认定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4家,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6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区现有幼儿园50所,公办小学22所,公办中学10所,区、镇和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5所,拥有省级标准化学校20所,省农村示范中小学6所,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15所,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4所。教师素质提升。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9.4%,中级及以上职称占64.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9.2%,中级及以上职称占66.4%。教育资源优化。目前小学生人均拥有图书34.34册,每6.02人拥有1台电脑,初中生人均拥有图书20.38册,每5.97人拥有1台电脑;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器材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配齐率,小学、初中均达到100%;电化教育设备及教材配备配齐率均为100%;全区累计拥有三星级以上幼儿园23所,优质幼儿园比例为46%。教育普及率、均衡化进一步发展。全区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和爱工程不断推进和深入。继续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实施慈善助学活动,为特困、低保等九类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提供免费营养餐和校服等。 人才引进工作有新突破,引进数量、质量创历史新高。全区2007年度新引进各类人才达到5179名,其中高级职称80名,博士4名,硕士105名,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健康发展,文化大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新建、改建文化宫20个,其中有15个被评为市级文化宫。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延伸,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文艺家进社区、进校园、“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等系列文艺活动,全年放映电影708场,演出戏剧30场,文化馆、图书馆下基层辅导开展活动145余次,辅导文艺骨干60人。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开展了“外滩风清月”民间文化展示活动,策划2007年江北区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承办了“慈善、和爱文艺晚会”、“建军80周年军民文艺晚会”以及“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启动“田园城市大舞台”工程。其中联群村的“舞林大会”获全省文化百村赛“双十佳”奖。文化市场管理得到新的加强。共出动执法检查982人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出版物资经营单位1579家次,立案处罚5起,查扣非法经营电子游戏机473台,电脑58台,取缔“黑网吧”52家,无证摊位39家。广电事业取得新突破。多篇新闻稿件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瞭望东方周刊》、《浙江日报》和市级媒体上发表;开通数字电视,新增电视栏目100套,受益用户近40万。开通了互动电视,电视容量达20万小时,开创江北电视事业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