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围绕“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三大转型、四大突破”,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呈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发展方式稳步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宁波市统计局下管一级初步核定: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亿元,减少3.1%;第二产业增加值57.02亿元,减少8.2%,工业增加值49.25亿元,减少9.3%;第三产业增加值75.24亿元,增长25.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81:41.90:55.29。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43.26亿元,增长3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06亿元,增长3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3亿元,增长32.6%;中央财政收入14.44亿元,增长28.1%。财政支出关注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65亿元,增长52.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2.25亿元、0.81亿元和1.08亿元,增长分别为89.3%、22.0%和77.6%。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抓好创业就业促就业工作,全年举办24场劳资双方供需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4.58万个。培训城镇失业人员2320人,各类农村劳动力10887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4%。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998个,农村公益性岗位500个。帮扶农村劳动力实现转岗就业3162名。为14144名失业职工办理用工补助、就业援助和社保补贴,发放补助金额达3386多万元。 二、农业、农村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5亿元,减少1.5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3万亩,减少1.1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8万亩,增加0.02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41万亩,增加0.22万亩。
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34个惠农支农政策和配套实施措施,财政预算内投入1.3亿元,重点支持农村经济、村庄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山西村、国庆村、灵山村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植树10余万株,12.8万人参加,全年完成5.3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创建区级“绿化示范村”6个;全年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环境整治村9个。农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村级集体可用收入达到1.61亿元,增长12.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84.09亿元。精品农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扶持发展精品农业,新成立专业合作社23家;累计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化基地5万亩;“慈城”牌荸荠种杨梅、洪塘蜜梨获得“宁波市十大名果”称号。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区累计有41个村经济合作社实施了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集体资产9.9亿元,涉及量化资产的股东人数3.24万人;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已有50.43%左右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河道疏浚61条,计66237米,完成河道砌石31条,计17283米。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24.31亿元,增长19.4%。其中538家规模以上工业引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5.05亿元,增长18.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93.1%;实现销售产值392.15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9.27%。 工业结构有所优化。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40家,5千万至1亿元企业48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家和3家,3千万至5千万企业61家。27个工业行业中,上10亿元行业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4.5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7.2%。 企业创新主体增多。全区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级28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家和13家;创新投入加大。工业企业技改投入14.13亿元,增长12%;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6.86亿元,增长175.1%,增幅稳居全市首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9.5%,比去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最高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75.20亿元,增长34.0%,增幅连续18月居全市首位。
工业效益部分指标有所下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97亿元,增长18.4%;实现利税总额26.1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8.59亿元,分别降低19.9%和12.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44.19分,居全市第三位。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3亿元,增长8.5%。全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78.68万平方米,减少1.8%;竣工面积69.05万平方米,增长10.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16万元/人,同比提高2.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0亿元,增长30.4%,年度增幅连续两年蝉联全市桂冠。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制造业投资20.53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6.13亿元和房地产开发投资33.82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22.6%、28.8%和37.2%,三项投资额增幅分别为32.8%、90.3%和-2.7%。 基础设施投资成为2007年度驱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5%,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个百分点。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年完成了环城北路西段、宁动中间路、建业街二期、东盛街、北岸琴森北侧规划路东延、天合家园南侧规划路和天合家园西侧规划路七条道路建设;大庆南路、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一路、三路、洪塘中路延伸段二期、亲亲家园北侧规划路等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已完成投资5.5亿元。全面完成了孔浦一村等七处老小区整治工作,整治面积达到34.1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947户;已完成全区村庄布点规划修改和16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