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网络基本建立,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95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1家,村卫生室18家;区属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94张,卫生技术人员1100人;全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到110万人次,出院人数达到4413人次。全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婴儿死亡率为2.99‰;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为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为100%。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69309人,占全区应参人口的98.2%;全年累计为2.9万名农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全区累计建造卫生公厕1003座,其中07年度新建卫生公厕142座,卫生户厕入户率为93.9%。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区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6所,其中省级3所,市级7所,区级6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单项体育协会7个,今年新成立乒乓球协会,筹建篮球协会和羽毛球协会;各街道镇相继成立体育分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年体育协会举办各种比赛90余次,自筹资金100余万,承办全国性体育活动1次,省级2次,市级3次,全区千人以上活动6次。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31533人,9456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43461人。总人口中男性115421人,女性116112人。年内出生人口1877人,出生率为7.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9‰,计划生育率达到99.4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77元,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人均6804元,占全部收入的66.86%。

“平安江北”建设成效显著。司法一般民间纠纷成功调处1424起,成功率99%;全区各类刑事案件下降11.2%;破获各类刑事案件数上升10.84%;破获侵财型犯罪案数上升21.05%。

十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0637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0432人,参加低标准养老保险7355人,参加失业保险58575人,参加工伤保险74388人,参加生育保险48976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30876人,享受19100人,参加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1279人,享受1119人;同时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使我区的社会保险政策全覆盖。区域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受理举报案件708件,为3165名职工追讨被企业拖欠的工资457万元,取缔非法职介17家,查处违法使用童工8件。劳动争议处理案258件,处理金额800多万元,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建成“一口受理、一口上报、一口拨付”的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推出促进就业基础上的低保待遇渐退机制,全年632人实现就业,退出低保;在全市率先打破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的城乡二元差异,实现了城乡统一标准,由原来的每月500、390元提高到现在的535元,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7%和95%;低保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共1386户、2135名低保对象得到救助,共发放低保金628万元;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社区“日托所”6家,总数达到11家;探索建立“3+5”关爱残疾人工作模式,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十二、环境保护、节能和安全生产

全区建成烟控区31.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8平方公里;全区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保持良好,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2756.82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上升3.90%。全年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770处,其中重点事故隐患74起,重点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完成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64918人。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97起,下降11.61%;死亡32人,下降11.11%;受伤328人,下降4.65%;直接经济损失100.4万,下降50.5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指:批发业: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餐饮业: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