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局

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58.98亿元,增长24.1%,其中工业增加值63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374.25亿元,增长18.4%。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下降5.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6.6%,金融保险业增长12.9%,房地产业增长15.4%,其他服务业增长23.0%。三次产业结构为2.4:62.2:35.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0432元,比上年增长19.8%。

市场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升3.7%;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升1.9%。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2.9%,居住类上升4.1%,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1%,衣着类上升0.9%,交通和通讯类上升1.4%。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全面实施。建立健全三级劳动服务机构,全年成功推荐本地人就业23835人次;年末全区登记失业人员11223人,登记失业率为1.76%,比上年下降2.2%。

二、农业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13.47亿元,增长3.0%;水产养殖业35.74亿元,增长4.0%;畜牧业8.25亿元,增长2.0%。

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资金0.23亿元,共修建灌渠长度205公里;年末机耕路长度69公里。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8.9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63.55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56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以下口径相同)2340.00亿元,增长25.9%。其中,轻工业产值1439.33亿元,增长25.0%;重工业产值900.66亿元,增长25.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0.51亿元,增长19.7%;集体企业产值12.95亿元,增长3.7%;股份合作企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4.8%;股份制企业产值1303.38亿元,增长3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943.70亿元,增长16.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9.11亿元,增长81.1%。

民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2.83亿元,增长3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1.3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2%。

全年增幅较大的主要行业有:家具制造业完成产值29.43亿元,增长2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79.80亿元,增长43.6%;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123.35亿元,增长77.4%;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125.13亿元,增长53.0%;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96.45亿元,增长52.0%;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2.88亿元,增长3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7.51亿元,增长72.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057.45亿元,增长26.3%。

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共256家,比2005年增加33家。其中,超10亿元25家,超100亿元3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2.79,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34.84亿元,增长26.5%;全年实现利税总额95.19亿元,增长73.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施工项目224个,房屋竣工面积724.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9%。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73亿元,增长34.2%;完成增加值25.15亿元,增长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7.05亿元,增长20.2%;更新改造投资34.29亿元,增长54.6%;房地产开发投资55.73亿元,增长10.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96.9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62.15万平方米。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23.47亿元,下降14.7%,非国有经济投资198.63亿元,增长36.4%。其中民营经济投资96.33亿元,增长27.4%。

从三次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0.13亿元,下降82.7%。第二产业投资96.91亿元,增长68.7%。其中工业投资94.42亿元,增长74.1%。从工业内部看,主要产业投资力度显著加大。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9亿元,增长46.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6.1亿元,增长29.2%;汽车及汽车零部件7.1亿元,增长21.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23.8亿元,增长389.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5.07亿元,下降1.4%。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9.70亿元,增长108.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6.80亿元,增长13.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3.80亿元,增长38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9.18亿元,增长61.7%。

五、交通、邮电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8.06亿元,比上年下降5.4%。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778公里,增长4.7%。其中等级公路1292公里,增长9.4%。全年公路运输线路长度10.32万公里,增长35.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2.57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8.5%。其中,公路26.13亿吨公里,增长6.0%;水运56.44亿吨公里,下降37.9%。

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34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内河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港口码头泊位个数77个,与上年持平。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10.8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其中,公路9.94亿人公里,增长6.9%;水运0.92亿人公里,增长11.9%。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16.9万辆,比上年增长17.3%。其中,载客汽车11.09万辆,增长23.5%;载货汽车5.58万辆,增长7.1%。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63.83亿元,增长3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6亿元,增长25.1%;电信业务总量62.17亿元,增长36.6%。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02.75万户,增长11.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2.23万户,增长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