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取得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总量指标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0419元,比上年增长16.2%,按现行人民币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5182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5472元,比上年增长14.1%,按现行人民币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4548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0.81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66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总支出29.91亿元,增长13.8%,一般预算支出21.68亿元,增长23.7%。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7%。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最新排名中,分列第20位和第9位。

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良好。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2262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全市农业规模种植户2231户;专业养殖户4982户。18家龙头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增长15%。多元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全年“三资”投入农业3.5亿元;积极争取并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5只。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9只、有机食品2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68万亩。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多种经营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9.1%。全年粮食总产量39.47万吨,比上年增长19.7%。油料总产量2.07万吨,比上年下降17.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9.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6%。大中型拖拉机5091台,联合收割机822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完成河道疏浚366条、294.8公里,清淤土方322.6万方。

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高速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规模企业,而规模企业的增多又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2006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表现在:一是工业各项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均在20%以上。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际完成1150.26亿元,增长27.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83.53亿元,增长37.2%。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5.5%,拉动全部工业产值增长23.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080.74亿元,增长27.1%。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54.03亿元,增长40.0%。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8.3%,拉动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3.9个百分点。二是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利税总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1.32亿元,增长42.9%,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79.7%,拉动全部工业利税增长22.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利润实现52.4亿元,增长30.3%。其中规模工业实现43.29亿元,增长43.2%,占全部工业利润的82.6%,拉动全部工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对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大部分保持较快增长。在列入统计的91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60个,占65.9%。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发展较快,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工程数量保持稳定。2006年由市建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病房大楼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同时我市建筑企业还获得国家“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项,省级“扬子杯奖”14项,地市级“太湖杯奖”、“金龙杯奖”共23项。在2006年我市还获得江苏省“建筑强县(市)”殊荣。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01.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5.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0%。商品房销售面积131.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5.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4%。商品房实际销售额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住宅销售额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2006年由市虹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明珠花园荣获“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荣誉,率先摘取全国住宅工程最高荣誉。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趋于理性化,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年初确立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理念,明确了重点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投资逐步趋于理性化,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0.71亿元、115.63亿元和57.62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16.8%、11.6%和52.1%;民营经济投资完成118.29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0%,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投资比重逐步向服务业倾斜。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6.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强劲推进。2006年市定工业重点项目277个,已开工的240个(其中竣工或基本竣工150个),未开工37个。计划总投资463.8亿元,已累计完成工作量142.2亿元。2006年立项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有22个,全部总投资为25.8亿元,当年已完成工作量11亿元。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继续加强,104国道环科园改线段、342省道宜漕段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屺范线、善林线和丁张、通蜀线一期建成通车,锡溧漕河航道主体工程和芜申运河东西湖区段整治工程基本竣工,市内大交通格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年度任务基本完成,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超过95%。

贸易和市场

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额突破百亿大关。今年以来,住房、汽车、日用消费品特别是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增势强劲,上升趋势很大,带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完成38.4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住宅31.01亿元,同比增长20.2%;汽车特别是私家车发展迅猛,到2006年底全市私家车已有2.76万辆,仅2006年一年新增7549辆,日均增加21辆。社会需求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品市场的空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2亿元,同比增长16.3%,继续在全省县(市)级中处于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