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卫生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31个;拥有病床床位3228张;卫生技术人员3939人,其中执业医师1430人,执业助理医师194人,注册护师(士)103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总数318个,卫生技术人员450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面构建宜兴特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年举办运动会64次,参加运动会人数7250人次。在省以上赛事中共有26人次获奖牌,其中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9枚。2005年圆满成功地承办了十运会女子足球预选赛和决赛以及全国田径大奖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提升了办大赛的整体水平。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城市化步伐加速推进。围绕“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发展要求,加快了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多条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到位,城东新城路网工程扎实推进。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城区“三河”环境改造完成年度计划。“紫砂之源”广场一期建设和龙溪公园改造顺利完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继续完善提高。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6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镇、5个省级生态村和一批省、无锡市卫生镇(村)。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2005年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和烟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活动为载体,以大气污染治理和太湖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291个,其中“三同时”项目250个,否决污染项目71个,完成“三同时”项目验收208个。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通过强化项目审批,促进了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增长。全市已建成47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人口105.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67万人,乡村人口48.06万人。总户数37.82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出生人口7230人,出生率6.83‰;死亡人口7129人,死亡率6.74‰;人口自然增长率0.09‰。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8695元,比上年增长17.2%。根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比上年增长15.6%;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0元,比上年增长13.2%。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1754元,比上年增长18.5%。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93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4.5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5427个,实现就业人数22781人,其中帮助320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以及帮助658名大龄困难群体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16%。

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5.1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3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39万人。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所有失业人员失业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累计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享受领取农保金人数、享受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享受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金人数分别为3717人、3987人、165927人和11554人。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敬老院现有五保供养床位1390张,集中供养人数1390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5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1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430万元,筹集福利资金343万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590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501万元,定向募捐89万元。慈善会“四助”救助困难群众2700多人次,救助款近200万元。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