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翻番、两个提升、三个成为”的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化解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制约,保持了全局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宜兴的腾飞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全年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财力再上新的台阶。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4313元,比上年增长18.8%,按现行人民币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4236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3.06亿元,同口径增长1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71亿元,同口径增长25.1%。财政总支出26.29亿元,增长21.1%,一般预算支出17.53亿元,增长30.2%。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6%。 农林牧渔业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市积极启动实施了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加快了新兴产业培植步伐。重视提高农产品安全度,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8万亩,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11只;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取得实效。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多种经营产值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9.9%。全年粮食总产量32.96万吨,油料总产量2.52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3%和7.0%。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继续加快。全市已形成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5家,比上年净增5家。其中年销售0.1-0.5亿元的龙头企业33家,0.5-1亿元的龙头企业9家,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4户、1户和1户;规模种植和养殖户继续扩大。全市农业规模种植户2443户,比上年增加137户,专业种植户5562户,比上年增加1597户;规模养殖户4062户,比上年增加56户,专业养殖户5946户,比上年增加954户。 农业可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1.4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大中型拖拉机5835台,联合收割机815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东社渎港、老烧香港、厔溪河等主要河道进行了重点清淤疏浚,全市清淤河道144条,长度172公里,清淤土方272万方。 工业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各项指标增幅再创新高。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增长幅度既稳又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3.78亿元,同口径增长30.0%,其中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较快,实现产值421.16亿元和151.95亿元,增速分别为39.1%和3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7家,比上年增加11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9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二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50.1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9.8%,实现利税总额69.8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7.9%,利润总额40.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实现利税总额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利润总额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55.7%。三是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可比价增长19.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绝大部分保持较快增长。在列入统计的91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67个,占73.6%。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较快,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工程数量保持稳定。全年获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4只,上海“白玉兰杯”奖1只,省优“扬子杯”奖7只,地市级“太湖杯”奖13只、常州市“金龙杯”奖6只等。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0.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84.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房屋销售面积90.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8%。房屋实际销售额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住宅销售额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77.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0.33亿元、133.57亿元和37.87亿元,一产比上年下降0.9%,二产和三产分别比上年增长32.7%和21.8%;民营经济投资112.67亿元,增长3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6%,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7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4.9%。 重点项目建设强劲推进。2005年市定工业重点项目262只,完成投入81.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只和13.47亿元,其中221只项目已竣工或基本竣工。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继续加强,芜申运河绕城段竣工通航,锡溧漕河整治加快推进。完成了104国道丁蜀改线段、戈潘公路戈庄至杨巷段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改造危桥135座。 贸易和市场市场集聚效应增强,带动贸易发展加快;商业布局合理,促进消费品市场繁荣;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推动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火暴。全年实现流通销售总额25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流通销售利润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业完成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零售业完成1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住宿业完成0.44亿元,比上年下降9.7%,餐饮业完成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他行业完成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零售额完成87.0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1.0%,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70.5%。 以“住、行”为代表的高值消费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全年自备车上牌数达到5690辆。 全市有93家贸易市场,市场成交额95.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亿元以上贸易市场12家,成交额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