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海市统计局 二OO二年五月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和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实施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战略,继续推进和深化“五创”工程,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2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95.8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58亿元,增长1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85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 市场价格水平轻微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3%。其中:食品类上升0.9%(粮食上升3.2%,干豆类及制品上升7.5%,菜类上升4.8%,糖类上升4.6%,肉类下降2.1%,蛋类下降2%,水产品类下降0.6%,水果类下降1.8%);服务项目上升1.6%;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类价格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大,知名品牌不够多,现代企业制度未能在企业中广泛建立,外经贸形势不容乐观。 二、农业 农业平稳发展,按照“扩种花卉蔬果、精养水产、改良禽畜”的发展方向,着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完成农业总产值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4%,农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5%。 全年稻谷产量15.2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总产量78.17万吨,比上年增长0.6%;肉类总产量12.86万吨,增长15%;水产品总产量10.38万吨,增长2.1%。 加快水利堤防安全达标建设,全年完成水利工程155宗,工程费投入2.95亿元,完成土方462万立方米,石方45万立方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7.51万千瓦时,农村用电量43.01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到目前止,已建立了铝型材、建筑陶瓷、纺织、五金、内衣、皮革等专业网站,先后在纺织、小五金、铝型材、家电、陶瓷、内衣等多个行业组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明显提高,工业发展质量逐步改善。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31.92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8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资产负债率64.5%,比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全市高新科技工业产品产值15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9.1%。 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建筑业总体呈现效益上升的态势,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2284万元,其中利润总额73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7.2%和60.9%。由于加强了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制度,单位工程竣工个数有所下降,为340个,但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竣工优良工程数达144个,同比增长2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国有及城镇集体单位投资33.45亿元,增长60.3%;农村集体单位投资25.79亿元,增长1.6%;农村私人投资11.03亿元,增长43.9%。 房地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成为有力增长点。在不断提升房地产产品质量档次的同时,房地产业逐渐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全年房地产投资额23.40亿元,增长68.4%;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86.09万平方米,销售额21.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4.0%和34.2%。 五、交通和邮电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带动下,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8%,新建公路108.7公里,同比增长92.0%。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79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4113万吨、22406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0%和15.8%。由于进一步完善公交运输系统和公众长假期居民出行的原因,客运方面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全年完成客运量2729万人,旅客周转量97321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了28.6%和31.3%。 邮电业由于受资费调整及外地IC卡业务冲击,业务总量出现一定下降,但行业总体规模仍不断扩大,以现代科技为特征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39亿元,同比下降5.4%;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15万门,同比增长31.5%;固定电话用户46.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3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58.5%,电话普及率达到100部/百人(含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34595户,同比增长96.0%。 六、国内贸易 城乡贸易稳定发展,培养发展商品流通体系取得成效、专业市场交易活跃,以南海广场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综合商厦较有力地带动了零售及餐饮行业,成为商业发展的亮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1.84亿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额30.12亿元,增长5.2%;其他行业零售额9.56亿元,增长17.5%。全市共有批发零售餐饮业42956户,比上年增加3.6%。各类主要商品交易市场100多个,年成交额超过200亿元。 七、外经、旅游 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出口总额14.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的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1%和2.8%。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情况下,利用外资遏制了前两年下滑的势头,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同比上升4.2%。至2001年底累计,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456家,“三来一补”企业503家,实际利用外资21.82亿美元。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使我市旅游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西樵山、南国桃园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度假景点形成的旅游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4.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城市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18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5.31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94亿元,同比增长9.8%。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0.18亿元,同比增长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