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文化文化事业发展日趋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场次230场,观众50万多人次。2004年,通过挖掘艺术资源,搜集生活素材,捕捉创作信息,推出了《小巷大街》、《七彩风流》、《挑总管》、《双向选择》、《风卷葵》等各类艺术作品共60余件,其中大戏1个、电影剧本2个、电视剧本1个、曲艺作品7个、小戏小品剧本30多个、音乐作品20多个。在重大艺术活动中,小品《双向选择》、《挑总管》获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同时获优秀演员奖、演员奖、舞美奖。歌曲《秦淮歌谣》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电影放映单位40个,影剧院座位数为2.15万座,全年电影观众人数达43万人次。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5.26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22个镇(园)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5.53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421卷,《宜兴日报》为周六刊彩色胶印报纸,每期发行量3万份。

卫生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1个;拥有病床床位2908张;卫生技术人员3400人,其中执业医师1354人,执业助理医师326人,注册护师(士)1023人。农村村卫生室总数53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2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年举办运动会71次,参加运动会人数8000人次。在省以上赛事中共有63人次获奖牌,其中金牌28枚,银牌20枚,铜牌15枚。以冬季长跑健身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和桥镇被国家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称号。2004年举办了市第六届运动会,这是继1994年第五届运动会以来,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1个项目及门球、风筝、木兰拳3个表演项目。全市组成34个体育代表团,1000余个体育单项代表队,参加全部51个项次的预、决赛项目。2004年9月28日我市运动员谈燕华在雅典残奥会上获得女子坐式排球冠军,为我市在奥运史上增添了第一枚金牌。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城市化步伐加速推进。市政重点建设项目总投入12亿元,创历史新高。高标准实施了宜园、张师桥广场、龙背山游乐园、徐悲鸿广场及其地下停车场、城北停车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高质量完成了陶都路、荆邑路延伸段、荆溪北路延伸段等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市清源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新增70公里,累计已达100公里,日处理污水2万吨。丁蜀、官林等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工程实现正常供气,全市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达415公里,日供气22万立方米。500KV岷珠变及其220KV配套线路投入运行,协联公司2×135MW热电联产机组建设按计划推进,第1台机组已并网供汽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有序用电实施有力。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活动为载体,以大气污染治理和太湖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354个,否决污染项目61个,完成“三同时”项目验收185个,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协联热电、灵谷化工、坤兴生态农业3家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远东集团、乐祺公司等39家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城区烟尘控制区面积4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47平方公里。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总人口105.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34万人,乡村人口50.51万人。总户数37.83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出生人口6745人,出生率6.36‰;死亡人口7976人,死亡率7.52‰;人口自然增长率-1.16‰。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105951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5984元,比上年增长16.5%。根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2元,比上年增长15.2%;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90元,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354元,比上年增长17.2%。居住条件继续改善。据城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49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9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6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5246个,实现就业人数21903人,其中帮助312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以及帮助522名大龄困难群体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43%。

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4.4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2.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48万人。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所有失业人员失业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累计享受失业保险待遇5773人,累计享受领取农保金3245人。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敬老院拥有床位2197张,收养1812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5个;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15人。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1700万元,筹集福利资金136万元;全年慈善机构接收捐赠款616万元,其中慈善一日捐452万元,艺术品义捐义拍75万元,定向募捐67万元,劝募及社会自觉捐款22万元。慈善会“四助”救助困难群众2200多人次,救助款219万元。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

3、公报中有部分数据为统计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