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璧山县统计局

2005年,市场物价总水平平稳上涨。据物价调查资料显示: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6.4%,非食品价格指数101.4%,消费品价格指数99.5%。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指数为100.2%,衣着类指数为9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为99.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为97.6%,交通和通讯类指数为10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指数为106.8%,居住类指数为103.9%。

七、对外经济

2005年,我县全年进出口总额26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5.3%,其中进口总额927万美元,增长190.6%;出口总额1689万美元,增长88.5%。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59个,同比下降27.2%,当年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4.6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实际到位资金9亿元,增长2.3%。

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2005年,全县坚持“科技兴县”战略,积极实施科技项目,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年末全县拥有科研机构6个,从事科技活动技术人员1055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262人。全县拥有县级学会、协会23个,会员4491人,乡镇科技协会13个,会员88人。全年开展科技研究项目47项,专利授权数54件。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体育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站13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厅7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28万册,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8.4%,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5442户,比上年增长17%。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00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小学76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在校学生74726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17281人,毕业17506人。2005年,大中专院校在我县录取学生392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人数2035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44张,比上年增长10.7%;拥有卫生人员1737人,卫生技术人员144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83%。全县拥有执业医师445人,助师225人,注册护士323人,药剂人员103人,检验人员5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94人。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伴随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增势强劲。2005年,全县辖区内财政收入完成665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40754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县财政预算内支出60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343万元,同比增长10.7%。

金融平稳运行。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22295万元,比年初增长1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3787万元,比年初增长15.5%,人均储蓄余额8394元,比上年增加1123元,增长15.4%。贷款余额253206万元,比年初增长8.1%。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5年全县保费收入127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赔款支付2227.5万元,增长27.1%。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县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总人口(户籍人口)6120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771人,比上年增加5096人,增长3.6%。在总人口中:男性314761人,女性297319人,男女性别比为105.9。全年出生人口4141人,人口出生率6.8‰,死亡人口2705人,死亡率4.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0.93万人,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2.8%。

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79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0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消费性支出7077元,增长16.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98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40.8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