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荣昌县统计局

市政建设加快。一年来,市政设施建设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了海棠广场、绿园小区广场、东门休闲广场的建设,实施了学院路、荣联路、红旗桥至大河口道路、西街道路、板桥工业园区老成渝公路过境段人行道的改造,实施了主要街道路灯的安装,有效地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

小城镇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新增房屋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0.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9.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更加完备。农民新村建设不少镇都有亮点,农民建房热情持续高涨,农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到年底,全县共拥有民用汽车2235辆,其中私人汽车496辆。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1266.7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3622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完成162.4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5606万吨公里。全县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村村通客车”工程也在全县19个镇、61个村全面铺开,荣双、广盘、荣吴公路经营权顺利转让,收回投资1.1亿元,投资1500万元的荣双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大内路吴家段改造工程顺利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取得新成绩。

邮政、通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53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34万户,比上年增长23%。其中:小灵通用户达1.8万户,年内新增0.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0.4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4万户,比上年增长30%。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网、校校通工程全面完成。

六、商贸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快于GDP增速。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2.57 亿元,增长15.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个百分点,餐饮业3.02亿元,增长9.9%,拉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市场低迷的状况有所改善,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成为消费热点。

市场建设和发展加快。 各类市场面积达到7.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商业网点进一步增加,物流配送也已逐步兴起,商贸业态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县有一定规模的连锁店已发展到150家,新引进重庆新世纪百货,实现了大型商业企业进驻荣昌“零”的突破;本地的老百姓连锁超市也不断发展壮大,新增老百姓旗舰店,营业面积达2880平方米。县城中心商务圈的打造和美食一条街的培育有了新起色。以南门桥、人民路、莲花广场、滨河路、东门广场为中心的商务圈已初步形成。

旅游业有了新发展。随着路孔古镇、安富陶都、天主教堂等景点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家乐、周末游成为市民新的消费热点。以“一城一都”为中心的“魅力荣昌一日游”全面启动,并已接待了多批外国游客。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县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达到72家,出口创汇2045万美元,增幅高达89.7%。以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为骨架,发展多品种、多系列出口产品,除传统的夏布、猪肉、红碎茶等出口产品外,高压钢瓶、高猛酸钾、不锈钢制品等工业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对外经济合作实现“零”的突破,引进香港康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300万美元,生产出口欧美的环保烤瓷产品;兴业五金投资50万美元在缅甸建设分厂项目全面启动。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引进项目124个,协议投资总额12.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1亿元。成都新希望、巨星、山东金魁、东莞百通、上海可卡、香港康利、四川普华、重庆三大伟业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荣昌,为加快荣昌经济发展铺垫了潜在的后续力量。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7481万元,同口径增长20.3%。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完成16523万元,增长20.9%,较去年超收3350万元。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年迈出三大步,共增收6433万元,年均增加2144万元。

到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2.72亿元,比年初增长21.1%;居民储蓄意愿依然较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7亿元,增长20.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7.84亿元,比年初增长5.7%;其中银行贷款8.72亿元,比年初下降9.8%。

九、社会事业

——科技.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年,重点实施了20余项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26项次,巩固和发展科技示范户1.16万户,发展和完善科普示范基地65个,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0项。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58所,在校学生11.52万人。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119人;普通初中41所(含6所高完中),在校学生4.23万人;职业中学2所(有2个单位办有职教班),在校学生0.43万人;小学227所(有3个教学点),在校学生5.74万人;幼儿园77所(有124所小学附设有学前班),在园幼儿1.1万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68人。2004年,普通中学招生1.21万人,毕业1.4万人。小学招生7985人,毕业10150人。普通中学与普通小学的专任教师总数达5253名。

“两基、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今年中学的毛入学率为97.04%,较上年下降了1.36个百分点;小学的入学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做到了就近入学。初中流失率为2.79%,比上年增加了2.18个百分点;小学流失率0.69%,较上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为100%。

——文化.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年编制作《荣昌新闻》139期,专题113期,“两台”共用电视新闻稿件1412篇,电台消息2580篇。新架设有线电视和数据网光缆180KM,全县缆总长达到450KM。昌元城区内新发展用户2800户,架设电缆主干线16.5千米,埋设地管250M;各网络传输站新发展用户出8000余户。

——卫生.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到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9个(不含红十字会、畜牧学院、诊所、卫生室),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20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263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2033人,卫生技术人员1661人,其中:执业医师493人,执业助理医师264人,注册护士390人。全县共有村卫生室166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