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荣昌县统计局 2004年2月12日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跃上40亿元的新台阶,达到4158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10441万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突破5000元,达到5123元,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62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26.6∶37.7∶35.7,“二、三、一”产业格局稳固。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7.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173万元, 比上年增长16.3%(同口径增长18.2%);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6528万元,增长18.4%(同口径增长22.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48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7%;科技三项费用200万元,同比增长11.1%;城市维护费1198万元,同比增长31.8%;教育支出7724万元,增长9.4%;医疗卫生支出950万元,比上年下降8.7%;抚恤和社会福利2765万元,同比增长23.8%;农业及扶贫支出2854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474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增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近五年增速最高的一年。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47568万元,比上年增长56.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1.8%;更新改造投资8288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房地产开发投资19634万元,比重为13.1%。从投资主体看,国家投资39186万元,比上年下降9.1%,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2%;集体投资29307万元,比上年增长9.9%。除国家投资以外的民间投资为110288万元,增长68.6%,比重由上年的60.3%上升到73.8%。 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旧城改造面积达18.5万平方米,新区在建面积达94.79万平方米,扩大建成区面积0.85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有所增强。全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293万元,同比增加2018万元,是近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7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65亿元;畜牧业产值7.40亿元;林业产值0.86亿元。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9.04万吨,减产2.3%;油料1.21万吨,减4.2%;蔬菜28.11万吨,增长8.0%;水果5820吨,增长1.7%;肉类总产量62232吨,增长11.8%;猪肉产量44711吨,增长10%;水产品6520吨,增长8.1%。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畜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继续改善,分别由上年的54.6%、36.2%调整为45.7%、44.2%。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市级龙头企业已有2家。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423吨,农村用电量7476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800公顷。 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3.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0%,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5.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增长8.5%;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利税总额6021万元,增长7.5%;亏损面比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白酒16175吨,比上年增长23.4%;原煤263万吨,增长23%;发电量37411万千瓦小时,增3.2%;配合饲料57988吨,增15.1%;水泥40.8万吨,增10.0%;茶叶19169吨,增3.8%。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847万元,较上年增长16.1%,是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县三级及其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148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5万平方米。 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2%。其中,县以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7亿元,增长8.7%。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0.9亿元,增长8.5%;餐饮业2.75亿元,增长12.0%。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7个,其中农贸市场46个。全年集市贸易成交9.88亿元,增长11.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双河至清江、盘龙至远觉、双河至清升、安富至荣隆、吴家至清流等5条公路泥改油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实现镇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新建盘龙、仁义等2个汽车站,启动荣隆汽车站,新建(改造)桥梁6座。到年底,全县共拥有民用汽车1896辆,比上年增加261辆。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1109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3253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完成170.5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5808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19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33万户,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小灵通用户达1.11万户,年内新增0.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8万户,年内新增用户2万户,比上年增长33.3%。数字移动基站已建成140个,移动信号覆盖率达到99.0%。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网络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校校通”网络工程全面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