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荣昌县统计局

荣昌县统计局

2005年2月28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13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为28.2∶37.5∶34.3,“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稳固。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706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6%。

二、农业

全年粮食产量达30.49万吨,增产5%;肉类产量6.49万吨,增4.2%,蔬菜产量29.27万吨,增4.1%。(见表1)

表1:200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产量吨3049005.0油料产量吨12015-7.2水果产量吨60534.0蔬菜产量吨2927284.1肉类总产量吨648914.2其中:猪肉产量吨460603.0牛奶产量吨1180-0.8禽蛋产量吨83102.3水产品产量吨66111.4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继续改善,分别由上年的47.8%、41.3%调整为44.3%、46.9%,畜牧业首次超过种植业,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达到66:34,粮食优质率达3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2—2004年全县造林面积达16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15万亩。完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276处,整治病险水库8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6万亩,启动了涉及61个村的49条294.35公里的村村通客车公路工程。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大了禽类、生猪、香脆竹、优质粮油、蔬菜、水果、茶叶、养蜂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力度,建立各类基地44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新的发展,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20家,与农民签订兑现农产品生产、购销订单金额达4.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我县工业生产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张等困难因素,工业经济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亮点。全年工业经济总量达到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1%,拉动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净增20家,到年底达到63家,其中大型企业1户,中型企业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增长57.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45.6%,对我县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明显。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2.3%,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这是我县自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突出表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次实现盈利、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见表2)

表2: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万元 64593 38.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万元 31164 57.9

其中:国有企业  -2674 --

集体企业 万元 701 -9.4

股份制企业 万元 59971 39.4

外商及港澳台 万元 1041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万元 4031 103.4

其中:轻工业企业 万元 18046 1.1

重工业企业 万元 46714 62.7

产品销售率 % 97.2 1.8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15774 37.0

利税总额 万元 14645 81.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92.3 22.0点

总资贡献率 % 7.7 2.0点

资产负债率 % 68.3 -2.5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 26462 29.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78.5万吨,增长3%;发电量40242万千瓦小时,增8.5%;配合饲料26119吨,增0.6%;水泥35.62万吨,降12%。(见表3)

表3: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吨 1785284 3.0

洗煤 吨 1161358 33.1

配混合饲料 吨 26119 0.6

水泥 万吨 35.62 -12.0

摩托车 辆 75928 16.2

发电量 万KWH 40242 8.5

塑料制品 吨 3438 -6.4

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兽药饲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能源、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支柱地位愈加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高达91.9%,在全部工业经济中占41.9%。其中:兽药饲料完成增加值0.24亿元,增长1.3倍;农副产品加工0.43亿元,增2.8倍;建材及能源4.29亿元,增91.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实现4.54亿元,增长9%。到年底,全县资质等级在3级以上的建筑企业达29家,其中2级企业7家;全年新增3级企业3家、2级企业1家。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增速比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增长37%,农村投资增长7.4%(见表4)。

表4: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万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90400 27.4

#:城镇投资 138326 37.0

农村投资 52074 7.4

#:建设与更改 114579 42.3

#:跨区投资 16161 135.8

房地产开发 23503 19.7

其他 52318 6.0

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在县城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外西街、后西街改造进程进一步加快,外西尾街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外东尾街改造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旧城拆迁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按照“北拓东扩”战略实施新区建设,完成了绿园小区住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了海棠生态园、阳光家园、滨河花园、东城花园、渝荣小区等住宅小区工程。备受关注的白水桥征地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已全面完成,城市发展路子得到了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