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21605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9%;餐饮业455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他行业5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0%。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1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7.8%,比上年回落12.59个百分点;实现自营出口541.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9%,比上年快9.25个百分点。 大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牢固树立亲商、富商、安商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一号工作,成功引进鹰达刀具、云南志诚、重庆博一、重庆朝野等企业落户,全年协议引资40亿元,同比增长165.0%,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旅游项目达到36个,实际到位资金12.5亿元,同比增长131.0%。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1.04亿元,改造乡村公路275公里,24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196个村实现畅通,畅通率达81%,完成农村客运站点建设4个,新开辟3条客运线路,205个行政村通客车。完成上游水库长源桥主体工程建设,渝大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 年末拥有各类小型汽车6381辆,大型货车1097辆,农用车841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36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3%;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1989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99%。 邮电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0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8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电信业务总量4580万元,同比增长-13.18%。固定电话户数达到12.16万户,宽带接入户数达1.26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坚持“依托大集团、规划大气魄、开发大市场、投入大手笔”,全力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加速景区建设,加快华地王朝酒店、石都宾馆、宝顶古镇、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景区、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标准化建设,打造旅游整体形象。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4.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2%,旅游总收入突破7亿元,达到70214万元,增长16.4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0.53万人次,增长14.96%;接待海外游客13.72万人,增长15.58%。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历史性突破,可用财力进一步增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收入55854万元,比上年增长7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960万元,增长23.63%。工商税收总额达到3156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0736万元,比上年增长46.7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5134万元,同比增长25.51%;教育事业支出20349万元,同比增长36.76%;卫生事业支出5279万元,同比增长5279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5335万元,同比增长23.9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59665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8%,其中:企业存款13066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4.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599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8%。本外币贷款余额20953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8%。 八、城市建设 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南环二路控制性工程南山隧道的全面竣工,组团城市连接大道正式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镇集聚功能显著增强,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9.06平方公里,集聚城镇人口24.7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组团城市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集聚城镇人口17.7万人。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5平方米,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园林县城。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达4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9%,城区商品房住宅均价达到1299元/平方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学校552所,普通中学校33所,小学263所。全县普通中小学校共招生38403人、在校生134445人、毕业生3836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31%、-5.0%和-6.03%;普通中学招生19563人、在校生58210人、毕业生18157人;小学招生7028人、在校生57191人、毕业生1395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007年全县科技示范户共1000户,示范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了农户2万余户。其中:示范区水稻平均亩产达71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长23.6%,通过推广机耕、机插、机收等技术亩平生产成本下降200元,全县共增收节支达205万元。 2007年,我县获国家专利授权51件,同比增长3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3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倾力营造和谐社会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企业发展,不断促进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创意产业崛起。大足文联成立,对繁荣地方文艺事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5.1%,电视覆盖率达95%,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实施。 全县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新农合制度基本建立,新农合参合率达73.6%,补偿金额达1800余万元;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全面恢复13个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534.9万元,艾滋病综合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防艾督导组验收;医疗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3.5%。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 1316张,卫生技术人员15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69人,注册护师、护士265人。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白建华、刘贤在中国门球“龙胄杯”争霸赛冠军总决赛中,夺得亚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43879人,比上年增加121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239人,增加6708人。全县出生人口10373人,出生率为10.9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109;死亡人口5348人,死亡率为5.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快速增长,达到17838元,比上年增加3919元,增长28.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5元,增长25.1%,其中:工薪收入7958.97元,比上年增加2012.33元,增长33.84%;经营净收入484.04元,比上年增加108.51元,增长11.5%;财产性收入271.71元,比上年增加121.23元,增长15.4%;转移性收入3349.27元,比上年增加708.62元,增长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