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足县统计局 2006年2月28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经济结构,加大投资和启动消费,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致力攻坚破难,奋力分创优争先,国民经济呈现发展加快、质量提高、效益趋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6786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8250万元,比上年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7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8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898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37∶42.99∶36.64。 一、农业 农业经济出现较快增长的新局面。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5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18149万元,增长4.5%;畜牧业产值69162万元,增长1.7%;林业产值8839万元,增长16.36%;渔业产值10284万元,同比增长21.6%。 粮食生产形势继续好转。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连年增长。全县完成粮食总产量473383吨,增长4.37%;油料12090吨,增长8.75%;水果20780吨,增长13.66%;猪牛羊肉产量45475吨,增长0.67%;水产品11700吨,增长15.27%。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五大产业、六大特色基地稳步推进,一批特色园区初具现代农业雏形,产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步伐,新培育市县龙头企业11家,创市级以上品牌6个。畜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5.96%、34.6%调整为55.90%、32.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大灌区工程进行渠道防渗透整治配套2.9公里,工程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5万亩;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已全部完工,治理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1.4平方公里,占计划的100%,其中:坡改梯350亩,水土保持2135亩,蓄水池8口,沉沙凼26个。人蓄饮水工程实施1处乡镇集中式供水和10处分散式供水。全年共整治维修各类水利工程2122处,治理土地3.75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5.25万亩。退耕还林项目顺利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7.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2870吨,同比增长5.97%,农村用电量11060万千瓦小时,增长9.5%。 二、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267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51%;比上年增长18.5%;工业销售产值达191115万元,比上年增长24.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1%,增长2.2%。 工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8%;主营业务收入193792万元,增长24.3%;实现利税总额27412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利润总额15924万元,同比增长5.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酒1240千升,比上年增长8.24%;原煤45.04万吨,增长2.2%;水泥12.72万吨,减少4.24%;碳酸锶78772吨,减少32.04%,天青石277581吨,减少14.4%。全县售电量32116万千瓦时,增长12.92%。 三、商贸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90万元,同比增长14.7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64347万元,增长13.68%;餐饮业30904万元,增长11.65%。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八大市场日趋活跃,新增商业网点面积2.3万平方米,丁家坡农贸市场建成全市郊县第一家农贸超市,五金市场被市命名为全市商贸市场20强,全县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5个。 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国有外经贸企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行外贸主体多元化,出口规模扩大;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县内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交易平台,拓展国际市场销售渠道。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443.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5%;出****货值10839万元,同比减少23.1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招商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年共引进一定投资规模的项目36个,协议资金48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新增项目中工业项目16个。我县与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正式签约,合作开发大足石刻影视旅游文化区项目建设。该项目预计引资35亿元,前期36个月将投入资金10亿元;与重庆欧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东关客货车站建设项目协议。该项目引进资金4500万元,用地面积65亩,预计2008年底投入使用。 旅游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共接待游客120.01万人,同比增长14.08%。其中:国内游客109.45万人,增长12.05%,海外游客10.56万人,同比增长40.42%。实现旅游总收入54420万元,同比增长18.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在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的拉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1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154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24%,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6.84%;房地产开发投资30082万元,比上年增长36.2%,比重为11.0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1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94%;集体投资38766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27%。其他投资为152306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06%。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5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良好。年初确定20个开工重点项目已启动18个,续建及前期工作项目也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14.1亿元。绕城高等级公路棠香段工程完成土建工程投资4200万元。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1.13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29.3%。大足先后被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47%,公园面积达112.9公顷;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卫生县城创建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