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大足县统计局

大足县统计局

2005年2月12日

2004年是我县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在战胜困难中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在谋划大事、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60亿元大关,达到64812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9477万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8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首次超过8000元,达到8553元,跨上1000美元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为23.06∶39.90∶37.04,首次实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一、农业

农业经济出现崭新局面。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085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03006万元,增长4.85%;畜牧业产值63694万元,增长4.95%;林业产值6873万元,增长6.51%。

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农业粮食生产扭转了2000年以来连续减产的局面。全县粮食总产量478043吨,增长6.63%;油料11117吨,增长23.04%;水果20982吨,增长30%;猪牛羊肉产量45171吨,增长1.16%;猪肉产量44534吨,增长1.03%;水产品10150吨,增长12.78%。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五大重点产业、六大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全年新增龙头企业17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9家。畜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6.16%、34.17%调整为55.96%、34.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2216处,赖溪河大灌区三期工程如期竣工、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3万亩。退耕还林项目顺利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水利化程度达7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582吨,同比增长8.89%,农村用电量10100万千瓦小时,增长8.54%。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23个,累计达7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939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8%,比上年增加8.6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达131156万元,比上年增长6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4%,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40241万元,增长45.25%;实现利税总额24158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利润总额14907万元,同比增长4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酒1945千升,比上年增长42.28%;原煤47.97万吨,增长83.17%;水泥13.28万吨,增22.4%;碳酸锶94095吨,天青石332070吨。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7297万元,较上年增长16.1%。全县三级及其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88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06557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0740平方米。

三、商贸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921万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县以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44万元,增长13.7%。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40035万元,增长13.26%;餐饮业27219万元,增长20.57%。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七大市场日趋活跃,重客隆超市、新世纪百货等一批商贸名店相继入驻,全县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5个。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全县自营出口总额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4%。出****货值14105万元,同比增长3.4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大足,招商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年争取国家投资项目24个,资金总量1.7亿元;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52个,协议资金14.7亿元,到位资金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8个,占全年引资项目的73%,成为招商引资主体。全年引进100 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7个,资金达7961万元。

旅游业全面复苏。重庆高投司整体开发大足旅游、重庆广电总台影视文化产业园、昆明弛川集团华地王朝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龙水湖温泉等一批旅游新品对外开放,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05.2万人,同比增长117.63%。其中:国内游客97.68万人,增长106.56%,海外游客7.52万人,同比增长616.19%。实现旅游总收入45815万元,同比增长133.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在农业、工业、交通、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的拉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17766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07959万元,比上年增长27.81%,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9.58%;更新改造投资2118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0.97%;房地产开发投资16277万元,比重为7.4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51532万元,比上年增长9.6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66%;集体投资39330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06%。其他投资为104819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8.13%。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濑溪河县城段综合整治工程、濑溪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三期工程、大荣路、石宝路、中塘路改扩建工程、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绕城高等级公路棠香段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拆出旧房1.7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项目92个,当年竣工面积51.1万平方米,县城扩大建成区面积0.9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27.5%。大足被国家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卫生县城得到巩固,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人居环境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