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足县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较好地保持了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促进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 综 合 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形势下,全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加速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81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3374万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5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70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554万元,比上年增长9.3%。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22.9:36.7:40.4调整为2003年的21.6∶38.4∶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规模偏小,工业较弱,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财政历史包袱沉重,收支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对外开放仍是“短腿”,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发展环境仍须优化,作风建设仍须加强。 二、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市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更趋明显,优质专用农产品种的植比重增加,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农作物种植带、产业发展带逐步形成,农产品优质率、综合商品率分别达到50.3%、62.9%。 全县粮食产量稳定,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48333吨,比上年减少0.6%。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全年油料产量9035吨,增长20.3%;水果产量16140吨,增长50.01%。 全县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生猪出栏59万头,同比增长0.58%;家禽出栏709.5万只,比上年增长6.5%;山羊出栏2.5万只,比上年增长19.0%;兔、肉鸽等特色养殖也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4949吨,比上年增长0.31%。 五大产业化工程加速推进,成效明显。优质稻基地新增5万亩、优质枇杷3万亩、笋竹3.7万亩、冬菜0.3万亩。推广PIC种猪2300头。引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7家。 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年新建和维修各种水利工程2208处,恢复改善灌面4.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濑溪河大灌区二期工程、化龙病险水库整治等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 乡镇企业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86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6%;实现营业收入622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4%;实现利润37068万元,比上年增长38.18%;实现税金1387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9%。乡镇企业户数达到3660户。 三、 工业经济 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5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增加值1570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总产值9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7%,工业增加值32317万元,比上年增长59.25%。全县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户,比上年增加22户。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3749万元,比上年增长59.45%,实现利税总额17115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利润10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产销率达到95.63%。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9,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市)前列。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取得较好成绩。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5218万元,比上年增长75.1%,新产品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全年实现工业品出****货值9342万元。 四、城镇建设与管理 以龙岗办事处、棠香办事处和龙水镇为组团式的40平方公里,35万人的城区总体规划修编抓紧进行,宏声文化广场、北环二路建成投入使用,全长11公里的绕城高等级公路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大足商城、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加紧实施,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以邮亭、万古等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城镇房屋开工建设62.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5.2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居住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4.3%;城镇人均道路面积6.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2%。城镇管理不断强化,全年新装和改造路灯309盏,兴建景观灯饰18处,各种灯饰277盏,清洁灯饰1126盏,基本解决了无灯区;市级卫生县城复查顺利通过,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获得圆满成功。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86136万元,比上年增长47.87%,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48.6%;完成更新改造投资7562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158万元,比上年增长31.71%。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制度全面推行,与市八大建设性投资公司项目合作金额达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趋向多元化。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其中第二批农网改造工程资金到位6300万元,完成110个村(居委会)勘察设计,城区电网改造前期工作准备就绪;玉滩水库扩建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和中咨公司评审。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125”公路建设工程快速推进,大安路、城宝路建成通车,大荣路、中塘路加紧改造,8条乡镇公路(60公里)、21条村社道路(140公里)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新建完工3条15公里村级公路,县客运中心、龙水新车站投入运行,交通运输硬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16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6%;完成旅客周转量4069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