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重庆市大足县统计局

大足县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是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培育和壮大四大特色经济;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狠抓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显著成绩。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103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4392万元,同比增长2.0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4472万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35832万元,同比增长2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2166 万元,同比增长12.8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为:第一产业占23.78%,第二产业占36.27%,第三产业占39.95%。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58022万元,是大足经济总量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增长速度列渝西第4位。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26.63:32.95:40.42调整为2002年的23.78:36.27:39.95。2002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15元,比上年增加614元。

一、 农业

2002年全县上下继续坚持以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效益为核心、改革为动力,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8562万元,同比增长2.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经作物用地比分别由1997年的8:2调为5.55:4.45。粮油生产突出了稳粮增油提质。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51032吨,同比下降1.3%。其中:谷物产量为336321吨,同比下降1.9 %;豆类产量为14675吨,同比增长4.0%;薯类产量(折原粮)100036吨,同比下降0.2%。油料总产量为7513吨,同比增长14.0%。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为44550吨,同比增长0.3%;其中:牛羊肉为500吨,同比增长42.0%。全年生猪出栏586650头,同比下降0.2%;水产品产量为8500吨,同比增长16. 4%,蔬菜总产量为122872吨,同比增长5%。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五个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顺利。依托县内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窝菜、一袋米、一瓶酒”等项目运行良好。宝顶蕴芥公司通过订单建立冬菜基地2000亩,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粮茂米业公司与村社签订优质稻收购合同实施顺利。目前,已有县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2家。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林工程、节水农业示范县、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等工程项目,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74平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9.08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占农耕地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5%。

乡镇企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54363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销售收入 527744万元,增长19.3 %;实现利润26826万元,增长23.0%;实现税金11499万元,增长29.7%。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3411万元,同比增长17.89%,实现工业增加值135832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工业生产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达到29户,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711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实现轻工业总产值574万元,比上年增长5.84%;实现重工业总产值66352万元,增长80.59%。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经济、集体经济产值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32.28%、36.73%、17.82%;形成我县限额以上工业三大支柱行业。

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出口取得好成绩。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倍,新产品产值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4%。全年实现工业品出****货值10326万元,增长26.9%。

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红蝶锶业、天青石矿业、菲斯特长恒网络线缆有限公司三户企业均突破亿元,成为支撑我县工业的骨干企业。锶盐化工工业特别突出,全年实现产值33456万元,占总产值的47.03%;销售收入33224万元,占总收入的45.01%;利润总额8018万元,占利润总额的85.52%;税金总额3382万元,占税金总额的60.60%;

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811万元,同比增长59.7%,实现利税总额14956万元,同比增长64.9%,实现利润9375万元,比上年增长73.1%;实现税金5581万元,同比增长52.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2,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402128万元,同比增长11. 7%。全县销售电量2166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

招商引资强化了工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经初步统计:全县招商引资项目45个,引进企业36个,合同利用内资已签协议投资9.3亿元,实际到位2.3亿元。邮亭、龙水、雍溪三个工业园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后劲。重庆长恒线揽有限公司、江苏旋力集团、邮亭编织袋厂、古龙水泥厂等企业成为我县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2000万元建设2万吨无污染再生铅项目落户邮亭,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创利税1千万元,“吃掉”重庆市场30万吨废旧汽车电瓶,减少环境污染,成为2003年度我县工业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筑业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8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县以十件大事和十件民心工程为重点,继续加强城镇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高投入、高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6841万元,比上年净增26583万元,增长26.47%。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9692万元,比上年增长65.99%,占全县总投资的比重达40.65%;更新改造投资3825万元,减少53.84%;房地产开发投资18342万元,增长7.8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520万元、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大足县青少年宫年底竣工;占地108亩,面积7万余平方米,总投资3200万元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宏声文化广场顺利交付使用,春节对外开放;龙中路旅游车站已经投入紧张的春运中;大足县城北环二路路基基本成形,濑溪河龙岗段正在加紧整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