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潼南县统计局 二00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2007年,是我县继续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年;是聚力蓄势,凸现发展的一年;是推陈出新,规范运行的一年;是克难攻坚,寻求突破的一年;是求真务实、阔步前进的一年。全县人民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7年潼南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按当年价,速度按可比价)达7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二产业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第三产业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27.5:32.0:40.5,达到“三、二、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效,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农业 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潼南向绿色产品大县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重大突破,“优质粮油、蔬菜、笋竹”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四百工程”和林业“1235”工程产业化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0.1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6%;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农业产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林业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5.3%;牧业产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渔业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 7.7%。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258公顷, 比上年增长1.2%;油料播种面积20281公顷,比上年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16726公顷,比上年增长21.1%。粮经结构比例达 65.8:34.2。实现年初制定调整目标。 农产品优质品率逐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380829吨,比上年24.7%;油料总产量32399吨,比上年增长8.4%;蔬菜总产量44.57万吨,比上年增长20.8%;生猪出栏66.45万头,比上年下降 1.6%;猪牛羊肉产量47559吨,比上年下降1.6%;水产品产量达10236吨,比上年增长4.8%;水果产量12800吨,比上年增长3.2%;蚕茧产量923吨,比上年增长6.3%。 乡镇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 55160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完成增加值14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实现营业收入5143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税299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7%;乡镇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比上年增长69.2%。乡镇企业的稳定发展,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工业 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坚定不移把工业经济作为财政增收的突破口,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动机”,狠抓工业不放松,积极调整工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工业生产力配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全县上下大抓特抓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55.2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8.2%。在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14279.9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6.9%;鲜冷藏冻肉8747吨,比上年增长19.6%;合成氨90105吨,比上年增长22.1%;颜料15799吨,比上年增长22.4%;电熔砖4382吨,比上年增长31.1%;机制纸及纸板 85755吨,比上年增长7.3%;纸制品24134吨,比上年增长24.8%。 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实现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54.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稳步。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8家,实现利税1.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实现销售收入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工业产销率达97%,实现利润0.81亿元,比上年增长68.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75.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已具雏形。2007年,我县凉风垭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整和设立为“重庆潼南工业园区”获得了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初步构建了15 平方公里的“一主一辅”都市产业集聚平台。天味食品、红旗钢圈、美中堂药业、桑枝食菌等工业项目入驻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业、机械制造加工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开放型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制定、完善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开放引资政策,采取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办法,成功引进浙江虹绢集团、上海龙都、重庆禾美、武汉长华等一批成长性好、扩张性强、带动力大的企业落户潼南。同时推进区域合作,与沙区、江北区、城口县建立友好区县关系,与合川区、铜梁县联合打造“合潼铜经济区”,潼南的开放条件显著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作用成效明显。我县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授信贷款协议,通过努力,目前我县工业企业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另外多家企业正积极进行申请贷款的前期工作,较好地解决了部份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90.4%;建设与改造投资29.91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城乡个体及私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2亿元,比上年增长72.0%。 城乡建设跃上新平台。2007年全县城镇化率27.0%(市统计局审定数)。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扩大建成区面积2.57平方公里;着力构建“县城为中心、区域中心镇为支撑、边贸乡镇为辐射”的“一心三点多极”组团式的城镇体系。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重点抓好了工业园区片、金鸭坝片区、大佛寺片区、双江红色旅游片区、江北中心商务区、围城路片区等六大片规划的前期工作。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政管理逐步适应新的城市管理要求,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潼南山水园林中等城市雏形已经凸现,活力迸发的渝西北大门户城市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