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高台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张掖市高台县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业

由于近年来国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拉动和启动消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全县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县的零售额6980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县以下零售额4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年来,各级财税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和“抓大放小、以小补大”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顿财税秩序,加大稽查力度,堵塞跑、冒、滴、漏,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行为,实现了各项收入的应收尽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793万元,比上年增长6.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46万元,比上年增长3.11%(不包括基金、退税)。全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0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6.04%,较好地保证了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金融业运行比较平稳。全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全年发展态势是存款稳定上升,贷款低速下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49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25%。其中:储蓄存款5171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36%;企业存款1090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798万元,比上年末下降5.55%,其中中长期贷款1089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各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1925万元,比上年增长63.27%,保险赔款支付293万元,比上年增长26.8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兴县战略全面推进。全县科技工作积极参与“三大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安排组织实施的重点科技项目共22项。其中省列1项、市列1项、县列20项。按行业分:农业8项、林业6项、畜牧业2项、工业2项、医疗卫生2项、教育2项。经评审有9个项目获得县科技进步奖。其中:由县林业局主持完成的《沙荒地针叶树苗繁育基地建设技术研究》、县建筑机械厂研制的《QTZ315型自升塔式起重机》、县医院完成的《胃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动脉植入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癌治疗中的应用》4个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县能源站完成的《“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推广应用》、县建筑机械总厂研制的《SMZ150型门架物料提升机》2个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向市科委推荐2个项目,参加全市科技进步奖评审。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健康发展。一年来,全县各级教育机构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三项活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136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84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4892人,比上年减少4.72%。有幼儿园114所,在园幼儿4329人,比上年减少1.7%。全县向省内外大专院校输送新生793人。其中本科184人、专科333人、中专276人。全县高考升学率达81.22%,居全市第二位。

九、文化、广播和卫生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工团、体育运动中心各1个。图书馆馆藏图书达到7.8万册。组织各类文艺表演137场(次),观众达27万人(次)。全县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送文化下乡和文物保护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全县广播电视“六统一”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特别是随着国家广播电视光仟网的开通和高台中继站的建成,先后改造完成了7个乡镇的广播电视先缆110公里,芯公里达到1350公里,广播电视光缆通乡率、通村率分别达到67%和38%,覆盖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由于光缆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乡电视信号质量,广播电视已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体。

城乡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有卫生机构242个。其中县级4个、乡级11个、个体诊所227个。全县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9人,每千人有医生数达到4.53人;全县有病床363张,每千人有病床2.26张,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医疗看病和预防保健的需要。

十、环境保护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县烟尘、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实际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10万吨、0.10万吨、0.109万吨。通过加大通达纸业公司、亚盛硫化碱厂、祁连酒业公司、宏丰蔬菜公司等工业废水排放企业污染治理,使外排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11万吨、工业废弃物排放控制在0.44万吨。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县荒漠戈壁面积较大的盐池、宣化、黑泉、南华、合黎等乡镇禁止采挖发菜、滥挖甘草、麻黄和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加大了城镇绿化、治沙造林和312国道绿色通道建设,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县认真贯彻省市计划生主能工作会议精神,在继续巩固“三为主”成果的同时,全面启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逐步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据公安统计年报,全县出生人口1330人,出生率8.38‰;死亡人口991人,死亡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2.14‰。年末全县总人口158878人,其中农业人口136351人,非农业人口22527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326元。比上年净增336元,增长6.73%;农民人均纯收入3111元,比上年净增153元,增长5.17%。2002年末,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为8356人,比上年减少2844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90人,其中:职工6806人,离退休人员1384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57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51人,比上年减少45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7177人,比上年增加551人。全县共有572户、1663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敬老院)11个,床位350张,收养孤寡老人和无主幼儿1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