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3元,增长12.5%。其中,工资性收入13263元,增长16.7%。人均总支出16092元,增长9.6%。其中,消费支出11841元,增长11.7%。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1286元,增长9.9%。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472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6834元,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89元,增长8.6%。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去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7辆,摩托车16辆,彩色电视机117台,家用电脑74台,健身器材4套,空调器127台,微波炉61台,固定电话92部,移动电话171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5平方米,住楼房户占89.7%。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27台,摩托车55辆,普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05部,电脑13台。农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7万人,其中新增2.2万人。各类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2.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8.3万人,离退休人员3.9万人。机关及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3万人,离退休人员3.4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5.6万人,新增21.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1.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1.9万人,新增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4.8万人,新增2.0万人;农村社保参保人数达14.4万人。全市共有15.1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居民3.7万人,农村居民11.4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8.9亿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5%,绿地率42.5%,人均公共绿地12.7平方米。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29.1公里,道路面积788.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379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800.6公里,供热管道总长度731.2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152.4万平方米,去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12344户。现有水厂5座,产水能力16.7万立方米/日,管线总长度244.4公里,5座水厂全年供水量2452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长570公里,营运车辆353辆。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我市以做大做强生态环境基础优势为主线,污染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降至1.89,比上年降低6.9%,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1天,比上年增加2天,其中一级天数74天,比上年增加6天,均创历史最佳记录,各县城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共划定县级自然保护区(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达715平方公里,覆盖率11.1%,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注:1、本公报2009年部分数字为快报数。 2、财政、金融、外贸、旅游、交通、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保、城建及环保等指标均依据相关部门所提供数据。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