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有所增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08万元,比上年3.1%,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6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金融秩序稳定,存款额持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870万元,比年初增长1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456万元,比年初增14.0%;各项贷款余额36597万元,比年初增长3.87%。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业务收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1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47万元,增长8.3%;寿险保费收入1188万元,减少0.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5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60万元,寿险给付390万元)。 八、科技、卫生、文体和教育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取得成效,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推广率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2003年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9.57%,比上年增加1.09个百分点,全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人数66259人次,87%以上参训者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术,76%以上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不含个体、私营诊所。下同),床位44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4人,其中医生217人。医疗、保健和防疫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文工队1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室1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已连通龙川、徐营、雨露、沙桥4个乡镇。全年共组织各项群众体育比赛439余场次,参赛运动员4284人。省州比赛运动员90人,获奖60人,共获金牌25枚、银牌17枚、铜牌11枚。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全县有普通中、小学校169所,职业中学1所。有教职工2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942人。在校学生(不含幼儿园,下同)33071人,当年招生82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39%和97.50%。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全县出生人口3031人,出生率为13.09‰,比上年下降0.5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59人,死亡率7.16‰,比上年上升0.2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1372人,自然增长率5.93‰,比上年下降0.79个千分点。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32144人,比上年末增加1082人,增长0.47%。其中:农业人口213170人,非农业人口1897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5(以女性为100计算)。少数民族人口88974人,占总人口的38.3%,其中:彝族78120人、白族8327人、回族2185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在岗职工7169人,比上年减337人,减少4.99%,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2654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13770元,增15.8%;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0471元,增32.1%;其他各种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6658元,减2.66%。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3元,比上年增长4.6%;生活消费支出1643元,比上年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39.38元,比上年增长6.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773.59元,比上年增长5.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50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7平方米,比上年增10.8%。 物价总水平稳步上扬,200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在主要消费品价格变化中,食品类上涨1.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0%、衣着类下降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4.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9%、交通和通讯类上涨7.8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7%、居住类上涨1.10%。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城乡敬老院12所,床位204张,收养老人124人。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有38989人次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1.2万元,接收社会捐赠17.6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并已按国家统计局2002年版《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测算。 3、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2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