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思茅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普洱市思茅区统计局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2006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物价在温和区间微幅波动,为稳定经济健康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

七、对外贸易和非公有制经济

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值11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进口完成149万美元,增长56.8%,出口完成977万美元,增长25.6%。

2006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6248户,从业人员24992人,注册资金17288万元。私营企业358户,从业人员10008人,注册资金279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11334万元,比上年增长66.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3%。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098万元,比上年增长22.0%,一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8606万元,增长22.9%。财政支出45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200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5181万元,比年初增长31.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95786万元,增长1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5369万元,比年初增长58.3%。全年货币净投放5458万元。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较好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6年,人寿保险费收入8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1%,死伤医疗给付金额达2288万元,比上年增长65.7%;财产保险费收入4977万元,比上年增长79.4%,赔款金额达2960万元,比上年增长91.3%。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实施重点科技项目34个,全国科技先进县(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考核,全民科普意识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全区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7055人,幼儿教师313人;小学63所,在校学生22563人,专任教师1356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6229人,专任教师10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考、中考升学率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四个一”茶文化工程进展顺利,编排了《天下普洱》精品节目,成功举办了区第二届农民民族体育运动会暨农村文艺汇演,“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2%。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个,床位102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99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面不断扩大。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66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83‰,死亡率为5.81‰,自然增长率为6.02‰。年末常住总人口为255507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得到巩固,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全面实施,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作进展顺利。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7700人,比上年增长3.0%,全区在岗职工人数为38954人,比上年下降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2006年末,全区有21394人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年收缴养老保险金4569万元,享受社会养老金的离退休职工7577人,支付离退休金6675万元,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994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813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451户7235人,全年发放低保金88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6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386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6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比上年增长13.4%。

注:1、本公报部份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06年思茅市翠云区统计年鉴》公布为准。

2、人口数为抽样调查推算常住人口数。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