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得到提高。2006年,不含红塔集团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产品销售率95.7%,下降1.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82亿元,增长69.1%;实现利润5.79亿元,增长138.3%。亏损面、亏损额下降。企业亏损面由上年45.1%下降到39.0%,下降6.1个百分点。亏损额12353万元,比上年减少758万元,减5.8%。不含红塔集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6%,比上年上升22.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4%,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4%,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5%,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9%,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健康发展。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1亿元,比上年减4.8%。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0亿元,比上年减18.4%;房地产投资完成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60.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8.20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其中:区属新增固定资产3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全年竣工房屋面积124.7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0.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3.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0.42万平方米。 2006年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8个。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1个,二级19个,三级27个;专业承包一级1个,二级15个,三级25个;完成施工产值17.99亿元,比上年增7.6%。实现利润总额5429万元,比上年增1188万元,年末从业人员23812人,比上年增1890人,增8.6%。 四、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2006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76公里,其中:国道44公里,省道47公里,县道143公里;乡村道路1116公里。公路网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继续提高,立体通信网络发展迅速。2006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1560门,比上年增29723门。年末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7922户,比上年增加4366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01705户,流动市话用户46217户;住宅电话用户65577部;移动电话用户288358户。计算机互联网迅速发展,2006年末,计算机宽带网用户达到25125户,窄带网用户2474户。 2006年,我区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以红塔工业、玉溪“米线”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工业、饮食文化的旅游品牌,提升我区旅游品位,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有国际旅行社1个,国内旅行社11个,高、中、低档宾馆、饭店、招待所等190家,总床位12000余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11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14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比去年增长37.4%;接待海外游客376人;14家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租率达55.6%,比去年上升2.6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商业和物价 2006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城乡发展态势良好,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从销售地域看:城市零售额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村零售额4.71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餐饮业零售额3.8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他行业零售额0.67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零售额3.75亿元,占零售额的11.9%,比上年增长19.4%;集体经济完成零售额4.53亿元,占零售额的14.3%,比上年减6.6%;个体私营经济完成零售额21.23亿元,占零售额的67.1%,比上年增长18%;其他经济完成零售额2.12亿元,占零售额的6.7%,比上年增4.5%。 市场物价总水平趋稳。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去年上涨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7%。在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项目价格继续上涨,涨幅为4.3%;消费品价格上涨1.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类上涨7.7%;教育费上涨3.6%;学杂托幼育费上涨4.5%,交通和通讯费上涨2.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9%;衣着下降1.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4.7%。 六、外向型经济 招商引资不断加强,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实施市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30项。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的工业项目达到11个。实施国内引资项目合同总投资44.55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9.43亿元;实施国外引资项目3项,计划投资133.74万美元,实施国外引资项目合同投资额38.94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6.59万美元。对外贸易积极推进,2006年,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7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出口额743万美元,进口额51万美元。 七、财税、金融 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政策,树立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财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改革,推进依法理财,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8.18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增长19.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35亿元,增长14.9%。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1亿元,比上年0.76亿元,增长22.1%;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7亿元,增长16.6%。 金融秩序稳定,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57亿元,比年初增加27.14亿元,增长11.2%。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01.63亿元,比年初增11.76亿元,增13.1%。贷款较快增长,结构得到调整,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85亿元,比年初增加24.47亿元,增23%。 八、环保城建 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工作继续取得实效,环境监察工作力度加大,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23万吨,比上年减39.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13万吨,比上年减44.1%;烟尘排放总量1564吨,比上年增75.6%;工业粉尘排放量277吨,比上年增12.5%;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96万吨,比上年增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