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城市美化、绿化、亮光、环境卫生治理工作。2006年,红塔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704公顷,绿地率为34.2%,绿化覆盖率35.9%,公共绿地面积17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城市卫生保洁清扫面积达16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亮灯率维修在98%以上,城市绿化水平大大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国家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积极发挥引导、扶持、推进、服务作用,着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积极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技计划和合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06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省、市科技计划15项,争取省、市科技补助资金300万元;9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7个产品获新产品称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2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23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19户)。2006年红塔区专利申请量达90件,授权量30件。表彰奖励了10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0名学科学用科学先进个人和14户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和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到增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加强。2006年,全区有学校111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3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初中16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私立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7所。共有在校学生81583人,比上年增7.4%。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631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131人(初中15417人,高中871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84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71人。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86%,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的,综合办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与上年持平。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5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残疾儿童入学率98.83%,全区有专任教师4574人,比上年增3.2%。 文化事业得到新发展。文化工作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为主旋律,努力推进红塔区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不断推进聂耳文化品牌的树立与提升,文艺创作和演出作品硕果累累。大型歌舞剧《聂耳》荣获全国第四届歌舞剧优秀剧目展演比赛三等奖,区图书馆被评为云南省一级图书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承办了《聂耳精神代代传――崎松研究聂耳藏品及成果展览》,创作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多出精品,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达到雅俗共赏目的。做好新农村(标准文化站、室)建设。围绕“三乡一区一村一星”新型文化旅游平台,大力推进红塔区文化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玉溪米线文化节”。2006年末,有文艺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1个,文物管理所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9.9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34.1万册;区图书馆藏书15.8万册。乡镇文化站11个,文化站藏书8.9万册。2006年文化艺术单位努力繁荣艺术、活跃演出,促进文艺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共演出120场,国内观众8.5万人次,博物馆活动参观人数16.4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紧紧围绕红塔区委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两个率先,完成八项指标”的目标任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大力宣传我区加快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报道我区各条战线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成就,突出红塔区生态城市建设宣传重点,对玉溪大河防洪水系工程、聂耳文化广场建设等作了大量宣传报道,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红塔区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平均日播出时间17小时,年播出时间6205小时;全区有线电视主干线总长525公里,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5.2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9%,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1337户。 全年,红塔区电视台播共出新闻1246条,被省电视台采用新闻2条,市电视台采用新闻198条,《三乡风采》、《经济聚焦》栏目播出56期,播出电视剧1002部集,电影344部,播出政府领导电视讲话1期5次,政府公告、通告、标语1558条(次),公益性广告1440条(次)拍摄制作《生态家园红塔区》、《探索新途径,建设新农村》、《云岭星辰》等专题片6部。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338个,医疗机构共有病床2738张。其中:医院病床1971张,乡镇卫生院病床237张,私立医院530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86人,其中:医生1490人。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67张;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6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保人数达到81533户280795人,农民参合率达96.4%,合理配置规划卫生资源,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好以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在疾病控制和妇幼卫生工作方面,红塔区切实加强人感染禽流感和肠道传染病中的肝炎、伤寒、痢疾等防疫工作,巩固计划免疫成果,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全区无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脊灰、白喉、百日咳连续26年、24年、17年无病例报告,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4.27/10万、12.38‰以下;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991例,311.9/10万。食品卫生餐具抽检合格率为80.2%,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5.1%,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为100%,有效地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