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富源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随着一大批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落户富源、特别是由于全国出现严重的能源紧缺,带动了富源煤炭生产行业投资高潮的迅速掀起,从而促进了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99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取得实质成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倍,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1241万元,增长2.35倍;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9835万元,增长2.28倍;农村集体完成4200万元,下降83.1%;农村私人投资完成7200万元,下降35.4%;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1583万元,与上年持平;其它方面投资完成366万元,下降93.8%。在投资总计中:中央省属投资完成167356万元,增长2.9倍;地方投资完成103645万元,增长32.00%。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县委、政府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全县27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09920万元,占年计划的162.1%。有5项重点建设项目已于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投资近0.6亿元的14.3千米滇东电厂三级油路进场公路已于年底竣工;投资近2.5亿元的富源矿厂钢铁厂已于8月底完工,年新增30万吨钢坯生产能力;投资近3000万的富源矿厂焦化厂已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年新增机焦30万吨生产能力;投资近2.7亿元的92千米三级改二级富兴公路已于6月底全部完工;投资0.62亿元的响水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于6月底完工。其余重点建设项目正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五、商业贸易业 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消费市场比较活跃。2004年随着消费观念不断转化,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多,带动了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县的零售31889万元,增长12.2%;县以下的零售额27446万元,增长12.7%,城乡消费两旺,出现少有的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8587万元,增长10.6%;餐饮业完成4943万元,增长15.3%;其它各种行业完成5805万元,增长28.0%。总计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6317万元,下降10.6%;集体及股份合作企业完成7821万元,增长2.24倍;个私经济类型完成34380万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完成817万元,下降21.0%。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据省统计局提供的全省综合物价监测指数显示,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2.9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8.8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4.7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6.0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4.30%。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价格指数适度上涨,对全县的煤炭生产和农业行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公路等级率明显提高,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公路基础设施瓶颈状况得到缓解。到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237.3公里,其中等级二级公路4.34公里,等级四级公路972.56公里,等外公路260.4公里。 由于县域主要工业产品原煤及其派生系列产品大幅度增长,与此紧密相联的交通运输业同时得到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为28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7660万元,增长36.0%。年末拥有各种车辆27203辆,比上年增长90.18%,其中个人拥有20413辆,比上年增长65.15%。年末车辆总计中:载客汽车7460辆,增长1.2倍;载货汽车3340辆,增长24.1%。全年汽车货运量完成1262万吨,汽车货物周转量完成6770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8.12%和25.4%。全年客运量达541万人,客运周转量完成320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04%和23.08% 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2004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26%,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020万元,下降7.76%;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03.79万元,下降1.88%;完成移动业务总量3890万元,增长36.73%。 截止到2004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户数23728户,比上年增长11.22%。拥有移动电话用户达51080户,比上年增长79.54%。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31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7.13部。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收入增幅快于支出增幅。2004年全县共组织财税收入349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7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771万元,增长19.60%;省级收入完成1936万元,增长25.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110万元,增长23.1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06万元,增长25.04%;基金收入完成404万元,下降23.92%。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3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128万元,增长18.25%;基金支出784万元,增长49.3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比地方财政支出增幅高出4.48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形势趋好。但由于地方财政面临钢性支出不断扩大和生产建设特别是农业投入资金紧缺等诸多压力,财政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秩序良好,总体运行正常,存贷款依然保持平稳增长。2004年末,全县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405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81%,其中:储蓄存款142313万元,增长34.2%;企业存款60123万元,下降20.02%。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02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6%,其中:工业贷款37612万元,增长32.79%;农业贷款18308万元,增长34.20%。货币净投放107321万元,比上年增长82.43%。 保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保险费收入达5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55%;支付赔款1989万元,比上年增长9.47%。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04年,围绕打响“魔芋”、“乌猪”两大品牌,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抓好原有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工作的同时,新发展科技示范户60户。目前全县共有示范村36个,有各类科技示范户6967户。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不断壮大,为推广各项先进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科技示范幅射作用。2004年,又有两项科技项目即“富源县优质魔芋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大河乌猪养殖示范”通过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现已申请上报省级科技项目。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各地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04年全县教育经费投入达17518万,比上年增长68.4%。经过整合,全县有各类学校297所,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257所;有幼儿园17所。全县在职教职工数5713人,增长1.73%,其中专任教师5470人,增长2.11%。各类在校学生中:高中8015人,比上年增长17.59%;初中35917人,比上年增长7.89%;小学84589人,比上年增长1.88%;职业高中1807人,比上年增长11.34%;幼儿园在园数13447人,比上年增长0.10%。小学入学率99.98%、巩固率99.97%;初中入学率98.3%、巩固率99.87%;升学率54.1%;高考上线1322人,上线率59.8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