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西秀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7 安顺市西秀区统计局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8年区内有风景名胜旅游景点5个,星级饭店10家,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38.39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旅游总收入275311万元,同比增长21.84%。申报了龙宫、天落湾、九龙山森林公园、屯堡文化旅游区、旧州古镇保护与型江河生态旅游区、星级宾馆以及“农家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多个,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库建设力度。积极引导我区旅游产品上档次、上规模,挖掘出蜡染、石雕、木雕、服饰、旅游商品包装等大量旅游特色产品,其中木雕产品和蜡染制品主要销往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产品销量逐年增加,生产经营步入良性轨道。完成了西秀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总投资99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700万元、配套资金298万元。新申报旅游定点单位4家,已审批1家,指导屯堡文化旅游区、罗仙村、百盛果园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百盛果园已上报国家旅游局。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75829万元,同比增长4.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278万元,同比增长3.43%。全区财政支出105421万元,同比增长25.57%。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9029万元,同比增长22.9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2267万元,同比增长21.57%,占各项存款余额的54.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1667万元,同比下降1.83%,其中农业短期贷款36584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

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08年(万元)

比年初增加额(万元)

存款余额

1189029

222224

#:企业存款

276360

53029

储蓄存款

652246

115717

贷款余额

661667

71443

#:短期贷款

264716

4963

工业贷款

137289

12481

农业贷款

36584

3690

中长期贷款

362592

68927

2008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14216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83万元,同比下降46.3%,人身险保费收入819万元,同比下降4.1%。保险赔付金额4878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75万元,同比下降33.8%,人身险赔付金额503万元,同比增长9.8%。

保险业收付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08年(万元)

比上年增长(%)

保费收入

14216

5.4

#:财产险

2783

-46.3

人生意外伤害险

819

-4.1

健康险

245

-46.3

寿险

9196

31.4

各项赔款和给付

4878

2.1

#:财产险

1475

-33.8

人生意外伤害险

503

9.8

健康险

219

-64.8

寿险

2063

40.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两基国检”为契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各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教育多元化发展为导向,在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区教育事业实现了新跨越。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在校学生13.72万人,毕业生3.1万人。2008年西秀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09%,小学女学龄人口入学率99.06%,小学在校生辍学率0.22%,小学毛入学率105.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6.1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2.77%。

全区小学学校210所,在校学生75585人,毕业生13615人,有教职工3460人,其中:专任教师3350人。

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49174人,毕业生15078人,有教职工26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19人。

职业中学6所,在校学生9108人,毕业生1339人,有教职工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

全区高等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1823人,在校学生3303人,有教职工401人,其中:专任教师315人。

全区有幼儿园61所,幼儿入园数11725人,在园数16851人,有教职工767人,其中:专任教师406人。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全区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数260人;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0个,投入科技三项费用资金621万元;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6个,市级科技项目7个;经过鉴定的科技成果13项,4项获省、市表彰,本年申请专利38项,本年批准专利28项。开展雪凝灾后恢复重建培训12000余人次。通过加强灾后科技培训,使受灾群众掌握蔬菜种植、管理等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户应用科学适用技术的种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受灾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职能部门、科技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技术人员中选派三批共41名科技特派员(其中: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有15名)开展创业工作,全年共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21项,引进推广新技术16项,引进优良品种12个,带动培育科技示范户350户,示范面积4万余亩,带动农民增收50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深化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全区电视人口覆盖率94.02%,广播人口覆盖率90.1%。全年共为群众修复卫星接收机、高频头功率放大器共89台件。

卫生事业紧紧围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全年完成脊灰12月龄服苗28419人次,接种率74.78%;完成脊灰四岁组加强服糖丸8603人次,接种率76.81%;完成12月龄麻苗基础免疫9903人,接种率83.5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引进中华海外联谊会贵州省新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在西秀区修建10个海联新农村卫生室,完成省政府规划建设项目在七眼桥镇、大西桥镇、龙宫镇、刘官乡、黄腊乡、杨武乡等12各乡(镇)、办共建设71个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