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西秀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7 安顺市西秀区统计局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成功承办2008安顺西秀全国铁人两项锦标赛,对提高西秀的知名度、美誉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房改工作、社会经济秩序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方面,完成黄果树大街道路改造工程所有项目,完成麒麟安置房和麒麟廉租房建设工程主体,其中麒麟安置房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共72 套,投资1290万元;麒麟廉租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312套,总投资1867万元。拟建西航路种子公司、粮油公司地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设规模2.32万平方米(192套),改造了新华北路、共和路、二场路、复兴巷、红旗路、新安路、自治路、自强路、金匮街等道路的基础设施。

城市绿化方面,为美化安顺城区,自行生产鲜花20余个品种,25万盆(袋),引进进口草花种子一串红、彩叶草、矮牵牛等25个品种,生产节日花卉52万余盆(袋)。对火车站广场、塔山广场、若飞广场、市府路、中华东路、中华南路、中华北路、塔山东(西)路等城区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对其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

房改工作方面,对全区各单位(职工)开展房改业务工作指导、咨询达160多个单位, 涉及 2000多人次;对已核定补交土地增值收益“差额”的购房单位户职工,办理冲抵房款、核销职工存量补贴、核发职工购房办证审批等手续。至今,已为区委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安顺监狱等10余家单位办理了房屋办证审批和房屋市场准入许可证 1423套;办理计收土地增值收益差额现金246.98万元。兑现核销职工存量补贴361.35万元;兑现划转市级存量补贴现金29.7万元,市级划入存量补贴现金9.8万元。

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方面,完成黄腊乡派出所办公楼、旧州中学综合楼、东屯烟叶站办公楼等8个工程的规划选点工作;完成旧州烟叶站仓库、新场小学教学楼及岩腊等10个乡镇卫生院综合楼的规划放线工作。全年共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7件;办理《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5件,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用地面积2.37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产业先行、基础突破、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思路,全区共有26个村作为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点(省级试点村2个、市级示范村3个、区级示范村21个),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79.2万元,共97个子项目。并对2007年全区131个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验收,除省试点村兴隆村的综合楼建设项目外,全部通过验收。

积极开展和谐“五新”村(居)创建工作。2008年评选出和谐“五新”村47个,和谐“五新”社区16个,创建工作先进村16个,创建工作先进社区5个。和谐“五新”村(居)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业农村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强和改进注册登记工作,强化社会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开展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打击非法传销整治工作,努力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工作机制。2008年,加强消费维权,维护市场稳定,加快12315行政执法综合体系建设步伐,坚持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07件。其中,查办各类食品安全案件26件;查处销售不合格产品案件17件;查获传销案件9件;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9件;整顿和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力度,重点对校园周边经营的电子游戏机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重点打击销售非版盗版光碟以及书刊的违法行为。全年对网吧的执法检查共出动车辆41辆(次),出动执法人员275人(次),检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721户(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8户(次),处罚金1万余元。利用休息时间和双休日对网吧进行突查,成效显著,从根本上杜绝时间死角的存在。对音像制品的市场管理和执法,共出动车辆1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91人(次),取缔流动摊点14个,收缴违法音像制品9千余张,淫秽音像制品165余张,迷信及色情出版物4500余册,违法电脑软件500余张。

在对文化市场及出版市场的管理工作中,共出动车辆153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058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860户(次),查处违规经营行为46起,处罚金1万余元。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力度的加大,有效地遏制了违规经营行为,使我区的文化经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完成《宁谷遗址》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工作,对已发掘的M29、M31、M32古汉墓采取修建保护房进行保护。

完成了重点文物点——鲍屯村和屯军山遗址的调查、整理工作,为申报工作做好准备。完成了西秀山白塔保护方案设计上报。

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谷氏旧居用电线路改造,对25户95间房屋用电线路进行拆旧换新改造。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的部署,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强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全年查处环境污染投诉112件,处理率100%,结案率100%;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件,处罚金额1万元,查处率100%。组织开展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了辖区污染源对象的入户清查、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录入上报等工作。全区工业源普查对象202家;生活源普查对象375家;农业源普查对象1041户。全年审核上报建设项目28个,审批建设项目19个,环评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出动执法人员1526人次集中对煤矿、造纸、蜡染、制砖、建筑、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538家污染源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及时制止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质量,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

十一、人口

2008年年末,全区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6.2‰,计生率96%,年末常住人口(新口径)8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7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1%,消费性支出8814元,同比增长13.16%。在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讯同比下降14.2%,居住同比增长7.62%,食品消费增长23.02%,衣着消费下降7.8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4.05%。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68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8.3%。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23000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26000元,城镇集体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8260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96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