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西秀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居民消费总体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1%。鲜菜、居住、交通通信方面价格指数上升,肉类产品、衣着、粮食、家用设备、娱乐服务方面价格指数有所下降。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扩大利用外来资金,提高项目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年招商引资审批立项项目36个,合同执行36个,项目总投资66487万元,累计到位资金28228万元,累计资金到位率42.46%。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在组织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和通乡油路改造的同时,抓好县乡公路的维护保养,有效保证公路的畅通和安全。完成了通乡油路二期工程28公里改造任务(两条县道:双堡至杨武14公里,鸡场至岩腊14公里)。2005年拥有民用车辆12508辆,比去年增长15.53%,其中:载客汽车6729辆,同比增长19.61%,普通载货汽车5046辆,增长11.49%;公路客运量5409万人,比去年增长68.66%,客运周转量14129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4.4%;全年运输货物830万吨,比去年增长106.67%,货运周转量4261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4.97%。 村镇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宣传工作,宣传村镇规划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规划意识。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移动用户和小灵通用户大幅度上升,全年邮电通讯营业收入26088万元,完成函件业务223.31万件,报刊期发数9.26万份,;年末拥有电话(含小灵通)350779户,其中:固定电话161977部,乡村电话49141户,移动电话188802部,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1971户。 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造屯堡文化旅游品牌,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旅游安全管理,理顺行业管理体制,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2005年区内有风景名胜旅游景点7个,星级饭店16家,客房入住率87%;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5.2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5%,旅游总收入47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其中:"五一""十一"黄金周接待海内外游客18.83万人,比去年增长64%,创收3733万元。同比增长99%。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2005年,以财源建设为重点,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监管力度,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保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步增长,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源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8000万元(不含开发区),比去年增长14.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84万元,同比增长28.17%。全区财政支出50840万元,比去年增长32.32%。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8833万元,比去年增长2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3921万元,同比增长21.00%,占各项存款余额的54.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0263万元,比去年增长0.52%,其中农业贷款23184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21%。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保险部门保费收入11876万元,比去年增长5.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38万元,同比增长0.59%,人身险保费收入736万元,同比增长65.39%。保险赔付金额3982万元,比去年增长2.2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972万元,同比增长0.15%,人身险赔付金额201万元,同比下降0.5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两基"整改和巩固提高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86所(不含开发区),在校学生15.4万人。全面夯实教育基础,不断强化“控缀保学”机制,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88%,小学女学龄人口入学率98.77%,小学在校生辍学率1.53%,小学毛入学率115.7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35%;初中毛入学率99.65%,初中女毛入学率102.4%,初中在校生辍学率4.36%。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全区小学学校229所,有教职工3317人,其中:专任教师3069人,在校学生8.38万人。 普通中学47所,有教职工2432人,其中:专任教师2637人,在校学生5.86万人。 职业中学9所,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在校学生3606人。 全区高等教育学校1所,有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256人,全年招收学生1137人,在校学生3436人。 成人教育进一步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701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723人。 科技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科技工作必须服务“三农”的指导原则,结合乡镇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各项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区拥有科技活动机构2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数500人。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54个,投入科技三项费用资金313万元。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4个,市级科技项目3个。一年内申请科技专利9项,批准3项,经过鉴定的科技成果6项,6项获省、市表彰。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骨干培训105632人次,其中种植业培训60584人次,占总人数57%,畜牧业培训29577人次,占总数的15%,以核心农户和农业技术示范户等骨干培训共64期,培训3825人。2005年“阳光工程”任务完成4700人,转移就业4700人。2005年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2133人,转移就业1808人,转移就业率达84.76%。 九、文化、卫生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进方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综合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5.79万册,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广播人口覆盖率91.25%。 卫生事业通过内抓管理,外塑形象,进一步完善“病人选择医生制”、“一日清单制”和“药品价格收费项目公示制”、“放心药房活动”和“服务承诺制”。逐步完善卫生信息报告网络,并向到乡、村和社区延伸,健全疾病控制、应急救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队伍,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处置和报告。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扶贫帮扶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