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修文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交通道路修建和硬化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强。扎南高速公路、索风营电站等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2006年,市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440万元,同比增长29.9%,境外资金完成210万美元,同比增长23.5%本年累计投资项目35个,其中引进新建项目26个。 六、第三产业 2006年,全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乡村旅游,贵阳野生动物园于“十一”黄金周正式运营,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流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684万元 ,比上年增长14.5%,对GDP的贡献率达34.42%。 随着全县城乡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强,特别是几个农贸市场的建成,为拓宽商品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市场繁荣活跃,居民就地消费量大幅度增长,商品购销两旺。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0%。人均消费水平为1555元,比上年增长15.4%。 由于交通道路建设力度加大,道路设施大大改善,强有力的拉动了全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年底拥有载客汽车290辆,载客量4230客位,载货汽车1048辆,载重量3407吨。 通讯事业飞速发展,通讯网络逐步健全,移动、电信、联通等公司业务迅速扩展。2006年全县移动通讯在网在线电话用户达34000户联通用户达10020户城乡电话用户达21350户移动通讯营业收入320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320万元,联通营业收入598万元,三项合计达5124万元,同比增长5.2%实现邮政业务收入达344.5万元,同比增长3.1%。 金融存贷款增加,资金运行趋于活跃。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15411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1.0%其中:企业存款年末余额为37136万元,比上年增长53.0%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80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8%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109660万元,比上年增长57.7%。其中:短期贷款年末余额63369万元,比上年增长75.9%中长期贷款年末余额45710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81981万元,现金支出567301万元,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85319万元,比上年多回笼现金39650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445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44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401万元,分别增长22.5%和7.9%。全年保险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844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681万元,寿险赔款和给付163万元,分别增长26.3%和46.8%。 七、财政税收 2006年,我县狠抓财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着力支持经济改革,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580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53万元(含基金收入1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45%,增加收入1725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3547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8%,增加支出6199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支出6349万元县级财政支出27941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增加5748万元完成国税收入12851万元,同比增长37.3%完成地税收入9696万元,同比增长25.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以巩固“两基”工作为重点,不断升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8所。其中:普通中学26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69所,特殊学校1所。全县有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人数44428人,其中,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168人,比上年减少155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02人,比上年减少230人小学在校学生26258人,比上年减少438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6%,比上年上升了0.13个百分点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10.42%,比上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 我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努力推动科技进步,狠抓科技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使全县科技工作创先得到了巩固提高。全年完成农村新一轮技术培训39507人次,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00人,颁证800人。全县申报科技项目25项,申请专利量18件,已授权8件,有12个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成果普及利用和转换率明显提高,全县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达57.94%,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扩大,农业、牧业、渔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得以全面普及。 九、计划生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据县计生局年报统计,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 8.79%&permil,人口死亡率为5.28 &permil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1&permil,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3.8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医疗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得到了加强,食品、药品、医疗服务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有效整顿和规范。全县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病床479张,卫生机构卫生技术员4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床位1.53人和1.54张。 文化广播事业继续发展。充分发挥精神文明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送戏下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年参加省、市文艺演出5次,自行组织文艺演出50余场,送戏下乡12场,送电影下乡1400场。广播人口覆盖率已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0%。 十、人口、耕地、环境保护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人口)311300人,比上年增长0.6%,增加1700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267900人,非农业人口43400人。 全县年末实有耕地262020亩,每一农业人口占有耕地0.98亩。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强化环境监督工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投入企业环保治理资金902.5万元,治理项目15个。 十一、物价、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06年,我县市场物价平稳。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在八大类价格指数中,六类上升二类下降,食品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4.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4%、衣着类上涨3.0%、交通通讯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分别下降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