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凉山州美姑县统计局

全县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80万元,同比增长15.4%,按销售地区分,县的零售额6658万元,同比增长24.5%,县以下的零售额8822万元,同比增长9.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的零售额13718万元,同比增长16.3%,餐饮和住宿业的零售额万1675.0元,同比增长1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的零售额2651万元,同比降5.8%,私营个体经济的零售额1274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5%,其他经济的零售额87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96.42公里,新增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为120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平稳发展,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260万元,同比增长3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173为户,同比增长58.5%。其中:城市用户1953户,农村用户105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008户,同比增长10.3%。

旅游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2.74万人次,增长200%;旅游总收入达1500万元。

七、财政、金融

2006年,我县积极做好了财政和金融工作,构建公共财政的有效体系。开源节流,积极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银政、银企合作,2006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45万元,同比增长10.5%,地方财政支出28123万元,同比增长8.1%。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我县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32859万元,同比增长10.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389万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19069万元,同比增长7.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县教育事业以 “三个面向”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 “立足实际,抓住机遇,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始终坚持 “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县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6年我县在校生25079人,比上年增长11.17%,其中: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1943人,比上年增长10.12%;小学222所,在校学生23136人,比上年增长11.26%。全县专任教师总数1178人,学龄儿童入学达95.46%。素质教育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深入推广和运用科技增产措施,积极进行科普宣传,加大了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农村实用技术成果显著。全年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人员余人4800(次),举办科普宣传15期,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昌盛。文化事业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扎实创作,积极开展,促进我县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三下乡”活动有声有色。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年末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75%。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51个,病床位数22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1人,其中:医生232人。农村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改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体育事业稳步推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十、人口

2006年全县出生人口2751人,出生率13.85‰;死亡人口1026人,死亡率5.17‰;人口自然增长率8。68‰。全年净增人口4769人,年末户籍人口20098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96784人,占总人口的97.89%;彝族人口为196704人,占总人口的97.87%。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7438.3万元,增长10.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6519元,增长13.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9.2元,增长11%,人均消费支出5850.12元,增长3.3%。另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52元,增长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61元,比上年净增203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稳定增长。2006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8389万元,增长8.1%。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广,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0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0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76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2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651人。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7年美姑县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