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6 三亚市统计局

三亚市统计局

2010-03-12

200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在上半年止跌企稳、三季度稳步上扬的基础上,四季度继续加快发展,整体经济运行呈现 “增速加快、供给稳定、内需提升、效益改善”的良好格局,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经济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4.85亿元(不含农垦、中海油,以2008年经济普查数为基数,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2.0%,上半年增长11.9%,前三季度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34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0.36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07.15亿元,增长18.9%。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8年的17.3%: 22.6%: 60.0%优化为2009年的15.6%:23.1%:6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0%:26.0%:66.0%。人均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6065元,增长14.8%;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了5000美元大关,约合5279美元。

地方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78.61亿元,比2008年增长3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02亿元,增长30.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6.72亿元,增长26.7%;基金收入31.30亿元,比2008年增长32.9%。税收收入总额23.55亿元,比2008年增长29.0%,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50.0%,土地增值税增长41.0%,个人所得税增长36.7%,房产税增长34.9%,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3.0%,营业税增长29.0%,契税增长23.1%。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45亿元,增长41.1%,其中,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251.5%、105.3%、90.9%,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48.3%、37.8%、34.0%、31.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1%。

三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价格指数涨跌互现。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2%,其中,食品类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农产品成交价格上涨4.0%。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效应较为明显,内生力有待启动;二是入境海外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三是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四是高星级酒店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二)人民生活

就业工作成就斐然。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0220个,增长20.3%,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274.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02人,增长10.4%,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96人,增长3.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413人,增长5.0%,完成年度任务的361.0%。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33元,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9177元,增长12.6%;经营性收入2166元,增长8.1%;财产性收入579元,增长18.9%;转移性收入3311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69元,增长11.7%,其中,食品支出4974元,增长8.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比2008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37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0.19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比2008年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745元,增长8.6%;家庭经营纯收入4386元,增长6.8%;财产性纯收入249元,增长29.7%;转移性纯收入240元,增长17.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5元,增长14.2%,其中,食品支出1677元,增长1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6%,比2008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2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0.6平方米。

三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农业总产值40.42亿元,比2008年增长8.0%,其中,种植业增长6.8%;林业增长9.6%;牧业增长5.0%;渔业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10.2%。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设施农业投入继续加大。全市财政投入6952万元发展设施农业,其中,投入499万元用于扶持凤凰镇兰花基地建设,投入420万元用于田独镇戒毒康复农场兰花基地建设,投入4133万元用于田独镇亚龙湾玫瑰示范园建设,投入750万元建设150亩崖城朗芒田洋设施大棚,投入270万元用于南繁研究院设施农业大棚标准化建设,投入880万元支持崖城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投入500万元建设瓜菜种苗大棚100多亩,培育无公害种苗1000万株;积极引进新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完成注册农产品商标6个,“南山寿果”、“斯顿芒果”、“红礼哈密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农业标准化扎实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家,绿色基地1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家,申报有机农产品基地1家。农业科技“110”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建设农技110示范基地18个,新建育才服务站,实现农技110服务站全市覆盖。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73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4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21.0%。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万千瓦,增长0.2%;大中型拖拉机543台,下降2.0%;小型拖拉机2402台,增长14.0%。农村用电量2055万千瓦时,增长4.5%。化肥施用量(折纯)1.78万吨,增长22.6%。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3.79亿元(不含中海油,下同),比2008年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28亿元,比2008年增长25.4%。支柱行业发展迅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12.16亿元,增长66.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9.75亿元,增长25.6%;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54亿元,增长9.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增长23.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1-11月列入统计监测的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9亿元,比2008年增长21.2%;实现利税2.17亿元,增长1.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5.1%,比2008年提高5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8.0%,总资产贡献率5.2%,资产保值增值率175.0%,资产负债率69.3%,流动资产周转率2.1%,成本费用利润率2.5%,全员劳动生产率189009元/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