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二、改革开放 (一)体制改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发布实施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五个配套文件。59家劣势国有企业关闭退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25家中已有20家完成了关闭退出的法定程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农场中小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农场属地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对外开放 举办重大活动,继续加强对外交流。2009年,我市举办了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亚公开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四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国际邮轮博览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与佛得角共和国萨尔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开通了三亚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直航包机,欧洲豪华“经典号”邮轮和荷兰籍“沃得姆”邮轮首航三亚。 对外贸易继续下降。全市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4730万美元,比2008年下降38.1%,其中,出口4650万美元,下降30.0%;进口80万美元,下降92.0%,贸易顺差4570万美元。从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情况看,美国1370万美元,下降8.7%;日本981万美元,下降45.5%;韩国652万美元,下降27.6%;欧盟400万美元,增长32.9%。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9.7%,其中,香港1.51亿美元,增长30.0%;美国0.07亿美元,增长33.6倍;台湾0.03亿美元,增长1.1倍。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20个。新签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0.15亿美元。 三、社会进步 (一)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58754万元,比2008年增长34.0%。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在校学生16.24万人,比2008年增加1.0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3.29万人,比2008年增加1.1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7250人,比2008年增加1477人;普通中学44所,在校学生44064人,比2008年减少21人;小学138所,在校学生6841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硕果累累。2009年,R&D经费支出10996万元(未含南繁投入数),增长112.4%,占GDP的比例达0.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9人,比上年增加463人。分职称看,高级职称427人,中级职称2973人,初级职称5609人;分专业看,工程技术873人,农业183人,教育4876人,卫生1581人,经济、会计和统计共1314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430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其中,科研单位15个,科技服务机构37个,南繁育种机构378个。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专利申请授权量52项,比上年增加43项,其中,发明5项,增加1项。 (三)文化、体育事业 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审批准入制度,加快完善文体基础设施,三亚市体育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加大,达到14424万元,比2008年增长48.3%。全年出版报纸675万份,比2008年增长10.4%。全市广播覆盖率100%,比2008年提高10个百分点;电视覆盖率为85%,比2008年提高20个百分点;电影放映队4个,比2008年增加1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18万册,比2008年增加1万册;文化站6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比2008年增加1.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10万户,比2008年增加2万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健儿在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70枚,同比增加16枚;银牌28枚,同比增加2枚;铜牌21枚,同比减少6.5枚。 (四)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98个,病床位203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65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卫生院14个。城乡卫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卫生院用房3250平方米,增长51.0%;改造危房1550平方米,增长158.3%。基本建成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市中医院二期工程,301医院正加紧征地拆迁;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计划免疫“八苗”接种率98.7%;完成了西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 (五)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8251人,比2008年增加26251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43927人,比2008年增加41227人;参加工伤保险129836人,比2008年增加24546人;参加生育保险127560人,比2008年增加25538人; 最低生活保障人口31205人,比2008年增加1243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数5825万元,比2008年增加2221万元;年末全市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6人,比2008年增长6.7%;社会福利院数1个,床位100张。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实际平均保障水平、农村五保户实际平均供养水平分别从2008年每月300元、200元、230元提高到2009年每月320元、230元、2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标准从2008年的92元每人每年提高到2009年的125元每人每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2922人,覆盖率达95.2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5249人,参合率达99.8%。 四、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生产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8.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5万人。户籍人口55.71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1.12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8.51万人,女性27.20万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13.42万人,占24.1%;18岁-35岁18.52万人,占33.3%;35岁-60岁18.46万人,占33.1%;60岁以上5.31人,占9.5%。按民族分,汉族32.54万人,占58.4%;黎族21.56万人,占38.7%;回族0.85万人,占1.5%;苗族0.37万人,占0.7%;壮族0.19万人,占0.3%;其他民族0.20人,占0.4%。 (二)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取得进一步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积极促成三亚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市区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工程等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荔枝沟落笔洞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崖城创新创意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制定了各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切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088.3吨和145.63吨,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4243吨以下和200吨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