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旺苍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广元市旺苍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省道202线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广巴高速公路顺利开工,旺鼓旅游路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新改建县乡公路354公里、村社公路176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85%,班车通乡率和通村率分别达到90%和30%。农村新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户及非农户投资大幅增加。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39亿元,增长130.7%,更新改造完成1.42亿元,增长2.7%,其他投资完成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全年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农户及非农户和城乡居民私人投资)16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6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年末公路总里程1472公里,其中:省道77.62公里、县道293.87公里、乡道271.87公里、村道828.54公里。已通村公路乡镇35个,通达比例100%;已通公路村311个,通达比例88%。新建农村小码头2座和4个农村客运站,绿化工程建设50.7公里。年内完成公路客运量819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393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9%,完成公路货运量(营业性)962万吨,货运周转量1925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19.0%。全县有营业性载货汽车635辆,有营业性载客客车356辆。

邮电通讯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8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109户,其中:城市26109户,农村28000户。全县有移动电话用户97685户。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邮政储蓄全国联网,电子汇兑实现了快速到帐。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050万元,增长12.7%。

六、国内贸易

全年市场运行良好,交易活跃,物价涨幅逐月走高。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县的零售额增长12.5%,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7.2%。集体经济单位零售15万元,减少6.3%。私营及个体经济零售69831万元,增长15.6%。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零售6.78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零售1.64亿元,增长18.0%;其它零售0.83亿元,增长11.3%。批零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61亿元,增长12.5%,集市贸易完成成交总额3.40亿元,增长13.0%。加快发展旅游业,鼓城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峡、龙潭子等自然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创建“星级农家乐”30户,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支出增加,收支矛盾较突出。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5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33万元,增长21.1%;完成财政支出47725万元,增长32.4%。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款增长较快,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24.48亿元,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4.52亿元,增长81.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8.07亿元,增长15.35%。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11.29亿元,增长6.2%,其中,短期贷款10.94亿元,比年初增加39.0%。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现金支出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工资性支出8.43亿元,减少6.9%,货币净投放(+)、回笼(-)2.80亿元,增长9.9%。

保险业快速发展。年内四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457万元,比上年增长14.2%。赔款及给付622万元,减少7.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科技兴县战略快速推进,全县积极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培训适用技术人才,实施科技推广应用项目,科技含量在生产应用中大幅提高,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县已建成了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旺苍中学建成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县年末拥有小学42所,普通中学20所。全县拥有初中、小学在校学生61166人,比上学年减少3570人。其中,小学43707人,比上学年增加538人,普通中学17459人,减少4180人。拥有专任教师3299人,其中,小学2310人,普通中学98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普通中学招生数6503人、毕业生4388人,普通高中毕业生数1131人。全县拥有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7703人,幼儿教师320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建成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了3个文保单位维修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开展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出版物市场的管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体站35个,公共图书馆1个。认真开展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农村电影18000余场,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0万册。

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个,乡广播站35个,有线电视节目36套。全年电视剧播出80部、712集。新增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82.4公里。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为7391小时。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1个,床位数1052张,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医生557人。有卫生院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床位数390张,卫生技术人员4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农业人口28.44万人,覆盖率85%;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3个,占目标任务的100%;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100%,无非法采供备等事件发生,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面达100%,建成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0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456434人,其中,男性人口236580人,女性人口21985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3,年末全县总户数152610户。年内共出生人口3949人,比上年增加383人,增长10.7%,死亡人口2253人,比上年增加83人,增长3.8%,人口出生率为8.64‰,死亡率为4.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计划生育率为92.01%。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19980人,发放奖励金111.79万元;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扶助对象1393人,发放扶助金83.58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及劳动就业保障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26411人,比年初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9420人,比年初增加157人,乡村从业人员188837人,比年初增加0.8万人。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有在岗职工18991人。其中,国有单位14093人,城镇集体单位1284人,其它所有制单位4043人。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5047万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劳动报酬12885元,比上年增加873元,增长7.2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033元,比上年增加807元,增长6.6%。失业保险参保1582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职工15090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26780人。